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音樂人生(KJ)



此片的來頭的確十分厲害,除去年在香港上映時大受歡迎外,更在金馬獎中奪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也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中贏得最佳電影及在金像獎中贏得新晉導演獎(另獲最佳影片提名)。坦白說,初時對張經緯甚有保留,皆因他另負責編劇的《天水圍的夜與霧》真的看得火滾,簡直劣作一齣(跟之前《天水圍的日與夜》完全是差天共地)。不過現有幸在這裡的新亞洲電影節中看了此片,可以說的是,對他之前的印象完全有改觀了。

全片90分鐘,以黃家正從11歲到倫敦及捷克跟老師開始學習音樂說起,到17歲在管弦音樂界中甚有成就,是最年輕的一位出眾的天才音樂家,拍得住李雲迪。從影片中,導演明顯花了一段長時間去描述他由2002年至08年的經過,期間經歷了他對人生及性格之轉變,由小時候的自負,到在中學時說出對音樂的真正熱誠和認真,且不為比賽輸贏,也不管比賽的規則,最重要是把自己的音樂表現得更完美,從而感動評審及觀眾。當然,始終是17歲少年,是拔萃的高材生,但還是有點稚氣及囂張的態度(或應說是藝術家脾氣)。不過,從影片來看,在六年間他的思維已是比一般中學生成熟了些,起碼他有自己的抱負及理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又懂得尊重自已的恩師、朋友及家人等等,在某程度上,已算不俗。

影片除了深入探討黃家正對音樂的熱誠外,導演張經緯也拍得用心,花了多年時間去捕捉主角的一切,加上在剪接上也頗為流暢,把他的童年到年青時的學習經過、想法、抱負及其身邊人的訪問等,前後間的轉接位也處理得甚為清晰,把主角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縱使此片未至於可贏得最佳電影,但可說是近年最有心及誠意的一部紀錄片。

此片不只是描述黃家正的音樂才華方面,也涉及他對人生的價格觀。不過,個人而言,其實是不太鼓勵年青人太早便有那麼大的成就,皆因會很容易會變得一朝得志,到最後便失敗收場。但當然也甚欣賞他對自己音樂的熱誠及尊重,故此也希望他日後踏出社會工作後,同樣能保持謙厚的態度,不斷地學習及自我增值,若可以的話便跟一些前輩級的音樂人(如石信之、林克漢、或葉詠詩)合作,再吸收多些音樂上的經驗,而切忌給勝利沖昏了頭腦。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火龍(Fire of Conscience)



導演林超賢與編劇吳煒倫,上回合作的《証人》,叫好叫座,還為張家輝贏得影帝殊榮。今趟再度合作拍攝此新作,同樣以警匪片為題,也同樣以兩位主角之正反對決,然而卻拍出個人認為是今年具有實感之高水準佳作。

此片描述重案組探長文方(黎明飾),自兩個月前妻子因意外遭扒手殺害,從此辦案時變得偏激火爆,於一次妓女命案中,認識一名高級警員紀少群(任賢齊飾),大家本為惺惺相惜,同樣處事以暴易暴見稱,但後來文方發現紀少群內裡不為人知的秘密,從而對他展開調查之餘,也同時惹起正邪之間的對決...。

全片110分鐘,可說是無甚冷場,劇本結構非常紮實,情節編排扭曲得來也很精密,場面設計有心思(尤其開首那段),其中最欣賞是每位人物的性格都很鮮明,黎明的正直火爆、任賢齊的亦正亦邪、廖啟智的爛口、葉璇及應昌佑對上司的忠誠等等,均非常突出及帶有層次感,且主角間的性格轉變過程也描寫得頗為細緻。此外,多場在酒樓及街上的警匪鎗戰,不但保持林超賢一貫的寫實風格,且同時拍出強烈的緊張逼力和氣氛,個人認為他處理此類場面也顯然比之前幾部作品更進一步,甚至逐漸可拍得住Michael Mann的鎗戰寫實風格,實屬值得鼓勵。

坦白說,本人對黎明實是沒有怎樣偏見,且他有些電影都有不俗演出的,如《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及《雙雄》等,而今趟他飾演之火爆警探,卻演得入型入格,除幾場動作場面表現得恰到好處外,且演繹他對亡妻的思念時,也帶有豐富情感,更難得的是他跟任賢齊之間也演出火花,縱使其整體表現未至於可拿影帝殊榮,但肯定勝過他之前《梅蘭芳》及《十月圍城》裡的演出(前者角色太吃重,根本不合他演;後者扮乞丐本沒問題,但搖身一變「貞子」造型及以一打十便很大問題)。至於任賢齊的演出其實不差,也把角色邪中帶正的一面演得非常神似,完全捉到用神,只是歐錦棠的聲音總是跟他有點隔膜,幸好是看影碟,故可轉去國語聲道聽回他的原聲(註:由於黎明及葉璇於國語版都是親自配音,故看至後段更索性轉到此版了),從而可看到其傳神之演出,至少對他較為公平些。不過,全片最突出最搶鏡的還是廖啟智,完全把爛口差人之性格演繹的極具逼真,很有神態,也是繼《証人》後另一最佳演出之作。

總括而言,此片是今年其中一齣很高水準的港產片,不論編、導、演三方面均有火花,個人認為甚至比《証人》更勝一籌。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櫻之桃與蒲公英(Villon's Wife)



據知,此片是繼《禮儀師之奏鳴曲》後另一在日本較受歡迎之作,同時也是松隆子憑此片在多個頒獎禮中奪得影后,其實由她過往主演的劇集《悠長假期》、《戀愛世紀》、《律政英雄》、及電影《四月物語》(岩井俊二其中一部小品佳作)等等,已肯定了她的演技,故不論對她及影片本身也較為期待。幸好看後的感覺,整體是不俗的。

故事以1945年為背景,大谷(淺野忠信飾)是一位小說家,但終日無所事事,既不斷飲酒又四處借債,其妻子佐知(松隆子飾)卻對他不離不棄,為了幫他還債而到酒館打工,卻大受顧客們歡迎,其中一名害羞的小伙子岡田(妻夫木聰飾)更向她大膽表白,當年佐知的舊情人(堤真一飾)突然來到酒館探望。另大谷也因為其妻脫胎換骨及風頭蓋過他,飽受煩惱之餘,卻跟其另一情人秋子(廣末涼子飾)一同自殺....。

影片格調頗為平淡,但勝在田中陽造的劇本較為紮實,情節流暢之餘,人物性格也很鮮明,佐知的角色有點像當年的《阿信的故事》,同樣為了家庭及兒子而自食其力,擔負重任及堅毅不屈,而松隆子也演活了角色之神髓,表現精湛,難怪贏得影后殊榮;另大谷的放蕩、岡田的害羞、秋子的風騷等等,基本上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同時也能讓演員有所發揮,其中以淺野忠信的大谷演繹得入型入格,完全把角色不羈及嫉妒的一面演活起來,其實他一向以好戲見稱,演技如何已不用置疑,而今趟表現也不比松隆子遜色,甚至他倆之間也帶有火花;廣末涼子也是近年最多產的演員,縱使她在片中戲份不多,但其美艷風騷的一面也頗為搶鏡,印象深刻。全片除演員出色外,柴主高秀的攝影及種田陽平的美術也很優秀,其中酒館的場景、樹林的景色等,在攝影及美指的配合下,效果極其美麗之餘,也帶有舊式風味。

總括而言,此片是繼《禮儀師之奏嗚曲》後另一可觀之作,至少不論演員、場景等方面真的很出色,也同時證明日本的製作也具專業水準,不比荷里活差的。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New York, I Love You(我愛紐約)


四年前,法國監製Emmanuel Benbihy炮製了一部《我愛巴黎》,集合了多名導演,組成了十八個以巴黎為背景的短片,然而整體成績非常參差,十八個故事中卻只有6、7個較有可觀性,其餘的均很沉悶,甚至有些故事卻很牽強,完全是為巴黎而巴黎的。現Benbihy再出了一部以紐約為版本,同樣以多位導演各自拍一部份,組成十一部獨立性質的情節,然而今趟此版本的成績則較為提高了。

十一位導演,分別來自中國的姜文、德國的Faith Akin、以色列的Yvan Attal、美國的Allen Hughes/Joshua Marston/Natalie Portman/Brett Ratner/Randall Balsmeyer、日本的岩井俊二、 以及印度的Shekhar Kapur/Mira Nair等。此片跟上次巴黎版有些不同的是,後者明顯是每部完全獨立、沒關連,而前者雖也是各自短片性質,但風格上也甚為統一化。此外,不同的導演,他們各自在紐約每個主要地方去拍一個故事,如Fifth Avenue、Central Park、唐人街、SoHo、Times Square、Brooklyn及市中心等等,而每個故事大多以男女之間的愛情、或者是一般在街上都會發生的事情(如扒手及街上泡妞),較為寫實化之餘,也容易產生共鳴,從而整體頗為流暢。

此片另一成功之處,就是演員之間的火花,而他們的稱職表現也令人看得頗為投入,像Hayden Christensen/Andy Garcia/Rachel Bilson、Natalie Portman/Irrfan Khan、Orlando Bloom/Christina Ricci、Ethan Hawke/Maggie Q、Olivia Thirlby/Anton Yelchin、Eli Wallach/Cloris Leachman等等,其中個人頗喜歡是Ethan Hawke在街上「聊」Maggie Q的一段上床故事,他是一位作家,而後來她卻對他說是妓女,叫他什麼時候來幫襯較適合,那段簡直看得令人拍案叫絕,過癮非常。此外,另一值得欣賞的,是正在描述那段故事時,之後又巧妙地交代回之前故事的某人物結局如何,而這樣剪接出來效果也頗為暢順,感覺像故事間獨立得來也帶有連貫性。

總括而言,此片是滿意的,至少冷場不多,好過之前的巴黎版本,故更為期待遲些的《我愛上海》,又或者Benbihy應該再拍開一部《我愛香港》便更好(縱使之前本土已出了一部《十分鍾情》,也是同類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