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導火新聞線(The Menu)

幾年前,王維基創立了一間電視台「香港電視」,製作了不少劇集,奈何因不獲政府發牌而無法開台,而之前製作些劇集則在網上播放,然而有些卻大受歡迎,其中一齣便是《導火新聞線》。由於此劇在網絡播映後廣受歡迎,故隨即開拍電影版,由電視版的幕前幕後原班人馬共同製作及演出。筆者沒看過電視版(甚至沒看過任何一齣香港電視製作的劇集),然而此電影版則出奇地拍出水準。

故事描述《囧報》記者方凝(周家怡飾)與樂嘉輝(王宗堯飾)、麥曉欣(楊淇飾)等為當天的新聞忙碌著,這時突然傳來消息:C99 電視台錄影廠內訪問節目開始直播時突然發生爆炸,之後譚銳智(吳孟達飾)脅持多名人質,揚言錄影廠內藏了炸藥,譚銳智面對鏡頭前要求見特首。原來,譚銳智的目標是高建仁,一個七年前姦殺了其女兒的富家子,但法庭因證人口供而未能使其入罪,其後即使有新證據,但基於香港司法制度的某些限制,高健仁繼續逍遙法外,譯銳智為了女兒只有出此下策,從而引起社會大亂...。

全片只有89分鐘,雖導演方俊華之前是拍電視,今趟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然而整體卻拍出成績,不單很有電影感,且節奏掌握得頗為準確,由電視台脅持人質、到記者如何全場直擊、不斷找資料及發出首家新聞、至最後完成,由頭到尾拍得非常緊湊、一氣呵成、毫無冷場。此外,潘漫紅的劇本寫得頗為用心,帶有人性的描寫,也帶出記者如何憑良心去報導新聞,感性得來也很窩心,從而能看得投入。

由於影片是屬於群戲,故全片中飾演《囧報》裡的記者,皆演得出色,且各演員之間都演得很齊心,眾人皆恰如其分,像郭峰、周家怡、楊淇、楊天經、陳穎妍等等,每位均演得很好看和順眼。不過,若說到全片最突出的,那絕對是吳孟達,他一貫好戲,演技出神入化,而此片他由忿怒至無奈到傷心,均頗為神似,且演繹得非常深入,很有神髓之餘,也發揮得很淋漓盡致,實在值得一讚。

今年有兩部以電視劇改編為電影版,其中一部是無綫那部《使徒行者》,都是由劇集監製來負責執導,可惜整體卻非常差勁,完全是不堪入目之作。相比之下,香港電視的劇集改編的電影版《導火新聞線》,同樣都是由劇集總導演來執導電影版,整體拍得好好多,甚至帶有誠意。既然兩者之間是那麼差天共地,故無綫真的該要反省一下了。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La La Land(星聲夢裡人)

兩年前,年青導演Damien Chazelle憑著一部《Whiplash》,不但在荷里活業界中打響了名堂,在奧斯卡獲提名「最佳電影」及贏得三個獎項(最佳男配角、剪接及音效),也令片中的男主角Miles Teller及男配角J.K. Simmons從此彈出,片約不斷,星運亨通,影片本身是不俗,以爵士樂為題來帶出「另類」師徒關係,但由於內容較為偏激及粗暴,故非筆者杯茶。到了今天,導演出了這新作《La La Land》,同樣以爵士音樂為題,但今趟是很柔和浪漫的男女愛情故事,再配以多首歌曲,從而拍出看得舒適兼帶有高水準拍攝手法的一流作品。

故事描述音樂人Sabastian(Ryan Gosling飾)及咖啡店職員Mia(Emma Stone飾),在一次偶然間遇上,前者對音樂充滿熱誠、後者一直追求演戲的夢想,由於同是天涯淪落人,故二人很快便相愛。後來Sabastian加入了一樂隊,一起作公開表演,由於非常受歡迎的關係,故需要作地區性巡迴演出;至於Mia經歷了多次試鏡失敗後,在幾乎要放棄之際,突然間有一演出機會在她面前出現。故此二人不但要返回現實,並要在事業及愛情之間,二擇其一....。

這其實是一部很簡單的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由相愛、到追求夢想之際、在夢想過後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中,縱使整個情節是有點過長,但勝在劇本本身夠簡潔、有紋有路,且男女之間的愛情線的確拍得頗為浪漫動人,期間加插些輕鬆幽默,造就出惹笑效果;另結局的編排帶有神來之筆之餘,同時帶有思考性。此外,Damien Chazelle的導技手法亦相當出色,多場歌舞場面均用上長鏡頭拍攝,如開首一班人的高速公路、及中段男女主角在山上等等,而那長鏡頭拍出來都非常靈活流暢,也帶有一氣呵成的效果。Linus Sandgren的攝影,華麗得來很有浪漫感,再者用上菲林及傳統的CinemaScope闊銀幕拍攝,故拍出懷舊的歌舞片風貌。Justin Hurwitz的輕柔配樂帶有舒適的感覺,另幾首歌曲之中,以《City of Stars》最為動聽,另兩位主角在山上唱那首《Lovely Night Dance》,從歌聲和舞蹈,不單顯出兩人的合拍,且也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

影片另一優點,便是選角恰當,兩位主角均演得出色,彼此間也演出火花。Emma Stone是戲份最多的一位,也以她的角色著墨較多,而她演得很自然投入,演活出角色Mia為了追求夢想而不斷努力、不斷因試鏡碰壁而感到無奈,另歌唱技巧也不俗,其中一段試鏡時唱出《Audition》,其演繹顯然發自內心,演出傷感表情之餘,也頗為到肉,不但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在明年奧斯卡中應要有影后提名。Ryan Gosling也同樣演得出色,他一貫好戲,且今趟他在片中演活出為夢想而努力、為音樂而執著,且在鋼琴演繹也似模似樣、頭頭是道,歌藝也不俗,惟戲份不及女主角多,角色本身也發揮有限。

多年來,荷里活製作過不少歌舞片,有些甚至很賣座,但大部份都是舞台劇改編。而此片則屬百分百原創,是低成本小品類別,然而整體各方面均非常優異,個人而言,這部的成績比導演他的前作更進一步。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The BFG(吹夢的巨人)

於1982年,導演Steven Spielberg及編劇Melissa Mathison合作炮製了一部科幻童真片《E.T.》,不單票房大賣,且廣受觀眾們歡迎,從而成了永恆經典。到了34年後,二人終再度合作,改編由Roald Dahl的兒童小說《The BFG》,同樣屬科幻童真類別,且也是Melissa Mathison的最後遺作(此片拍完不久她因病過世)。縱使此新作在暑假上映時,票房及受歡迎程度跟前作確是差天共地,但影片本身仍是帶有可觀性。

故事描述Sophie(Ruby Barnhill飾),是一名孤兒,住在孤兒院裡,一晚她在窗外,突然看見一名BFG(Big Friendly Giant - Mark Rylance飾)巨人出現,當BFG見到她的時候,卻把她捉走,並帶她到他自己的巨人國裡,期間Sophie和BFG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彼此間成為友誼,也發現BFG是一名善良的巨人,會用喇叭把好夢吹進小孩的腦裡。然而在巨人國裡,很多巨人均是食人族,更計劃去吃人,故BFG和Sophie便去英格蘭告知女王(Penelope Wilton飾),派兵把所有巨人捉掉...。

通常小說改編至電影版,故事情節上必定有一定的改動,而這部經Melissa Mathison的編寫,其劇本是很頗弱,甚至中段情節有點混亂,作為她的遺作,確是有些失望。幸而Steven Spielberg的導技水準,卻能救回劇本之弱點,特技非常出色,把巨人國拍得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覺,影像美麗,且局部帶有惹笑效果;一班巨人雖是電腦特技製造出來,而那班演員都是以Mo-cap來演出,但效果非常逼真,且很有動感。此外,John Williams的配樂依然動聽,即使已達84歲高齡,但仍奏出輕鬆童真的感覺。

上次Mark Rylance演出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Bridge of Spies》,卻成功為他在奧斯卡贏得「最佳男配角」殊榮,今趟他跟導演再度合作,擔正演出BFG,其實由他演出該巨人角色絕對是合適不過,皆因原著中的BFG外貌,的確跟他有幾分相似,即使他是Mo-cap演出,再以電腦特技來合成,但效果非常逼真,完全是二合為一,不但很有說服力,且可愛討好。至於飾演Sophie的小演員Ruby Barnhill,在片中其實毫不突出,表現只屬普通,只是夠自然而已。

縱使是導演及編劇是同一班底,但此片絕對不會像《E.T.》般成為經典。此外,原著小說版絕對比這電影改編版好看。但論影片本身,整體仍帶有水準,起碼特技和影像出色,Steven Spielberg的導技不俗,且他仍是有一些童真的。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Moana(魔海奇緣)

一直以來,迪士尼的動畫片,除了Pixar之外,還有其自家製作。尤其近幾年的自家製作的作品,像《Wreck-It Ralph》、《Frozen》、《Big Hero 6》及《Zootopia》等等,均叫好叫座,其中《Frozen》更瘋狂至全球觀眾,成為經典之作。今趟他們再度推出全新動畫片《Moana》,以夏威夷島嶼及太平洋作取景,從而拍出一部歷險旅程、同時帶有生動惹笑之作。

故事描述Moana(Auli'i Cravalho聲演),是一位大洋洲其中一小島的公主,來自歷史悠久的航海家族,她的祖先曾於千年前航行過大洋洲許多島嶼,卻因不明原因停止探險。自她長大後,Moana接受祖母臨終前的鼓勵,獨自出海作一大旅程,後來她更將遇上半人半神的Maui(Dwayne Johnson聲演),於是二人一同經歷冒險...。

從人物的造型及島嶼的風貌,故事根本是以夏威夷為背景,甚至片中的音樂及歌曲,都很有夏威夷土著的感覺。縱使是電腦動畫,但卻把島嶼及海洋弄得像真景象般,逼真得來帶有大自然的感覺,從而看得舒服。劇本結構不俗,縱使都是一貫迪士尼的公式,都是描述主角的歷險旅程,期間帶出主角之間的友誼,最後大團圓結局,均是熟口熟面的劇情,甚至中段的歷程是有點過長,但勝在情節簡潔得來一氣呵成。Mark Mancina的配樂、Opetaia Foa'i/Lin-Manuel Miranda編寫的歌曲均非常出色,《How Far I'll Go》固然動聽,但個人則覺得《We Know The Way》聽得最為興奮。

片中Moana的聲音,是由一位14歲的夏威夷人Auli'i Cravalho來配音,由她來聲配是最適合不過,皆因角色是夏威夷土著,而她本身又是夏威夷人,故角色樣貌跟她本人是非常吻合,從而出來效果非常神似,感覺像是二合為一,加上角色跟配音又非常生動,從而加強了說服力。至於另一主角Maui(注:此名字也是夏威夷其中一島嶼名稱),是一名半人半神的大隻佬,由於此角色的造型跟演員Dwayne Johnson非常相似,故順理成章找來他配音,同樣地出來效果也是二合為一,逼真得來又很生動活潑,同時帶有喜劇感效果,搶鏡非常。另外,祖母的角色,縱使戲份不多,但也留有深刻印象,負責聲配的Rachel House也功不可沒。

即使是迪士尼合家歡動畫,但由於片中出現火神,其影像及噴火場面是有點驚嚇,故不太適合8歲以下的小朋友觀看。總括而言,此片是節奏明快,沒甚冷場,角色可愛,音樂出色,從而是今年動畫片之佳作。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暗色天堂(Heaven in the Dark)

還記得,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張學友與林嘉欣之間的師生戀,甚至到現在仍記憶猶新,而當年林嘉欣憑此片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中均贏得「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演員」。事隔十多年後,張學友和林嘉欣再度合作,拍了由後者的丈夫袁劍偉首次執導的新作《暗色天堂》,今趟則是以二人之間的愛與恨為題。作為袁劍偉的首部導演作品,縱使題材較為敏感,但整體卻是一部可觀而又合格之作。

故事描述杜牧師(張學友飾),既在教會講道、同時也是同行會的CEO,不論在教會及公司均深受歡迎。一天他遇上同行會職員兼教友Michelle(林嘉欣飾),雙雙被吸引,故變得熟絡。但在某一晚上,二人吃飯後駕車到山上聊天,因情不自禁地熱吻起來,到了第二天Michelle便報警控告杜牧師性騷擾她,二人對簿公堂,杜牧師最終身敗名裂,離開教會轉往商界發展,而性格也變得很放任。五年後,二人在一次酒會中重遇,也為當年事件互相爭吵...。

此片是改編自舞台劇《法吻》,但由於筆者沒看過該舞台劇,故不予置評。縱使此片是以教會為背景,但絕非一部福音電影,相反這是一部很反面教材,片中男女主角作為基督徒,但二人這樣的行為明顯是不對,表面是誠心信主,但內裡卻是自私自利,尤其是杜牧師,根本是一名貪圖名利的人,從教會角度來說,他是虛偽得來引以為恥。不過,若撇開宗教的道德觀念,袁劍偉編寫的劇本,結構上是很完整,由開場描述兩位主角的重遇,再回憶五年前二人由相識、到暗生情素、至最後反面收場,整個情節編排均很清晰流暢,不搞多餘的支線,拍攝手法很平實,很靜態、沒有什麼配樂,一切都以劇情來發展,然而全片毫不沉悶之餘,並帶有戲味,雖到尾段是有點兒過火,且帶有隱喻的結局,但整體是拍出追看性,從而令人看得投入。

張學友一貫好戲,不論演正、反派或搞笑角色,均能演得頭頭是道,今趟也不例外,他在片中的表現實在出色得無話可說,把原本非常不討好的牧師角色,卻演繹得好看非常,不但演活出杜牧師那種貪圖名利的性格,並帶有邪氣的眼神,從前段的優雅高傲、至中段自我放縱、到後段自我頹廢,均一一演活起來,演得非常神似,不慍不火,恰到好處,且內心戲也演得頗為深入,在演技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真的替他之前在香港金像獎中落敗「最佳男主角」而感不值,希望在台灣金馬獎中能有機會贏得影帝殊榮吧。林嘉欣的表現也不俗,前段帶有清純的一面,唯後段跟張學友吵架、及她自我祈禱贖罪時,演繹上卻有點過火。不過,張學友和林嘉欣之間是演出火花,彼此間有默契,是繼《男人四十》後又一次很好的合作。另飾演同行會職員的周家怡、牧師王喜、修車佬蘇志威、辯論律師黃秋生等,他們戲份不多,但均很有非常稱職的演出。

以往拍開廣告片及MV的袁劍偉,今趟首次編導長片,且選取非常敏感的教會為題材,非人人能接受,然而他卻能處理得頗為恰當,沒有很討厭的感覺,拍得平實淡定,作為首部導演作品,整體絕對合格有餘,再加上張學友的出色表現,從而增強了可觀性。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湄公河行動(Operation Mekong)

去年,林超賢拍了首部全華語片《破風》,以單車比賽為題,台灣為故事背景,勵志得來很有正能量,縱使上映時反應一般,但卻是一齣非常出色之作,筆者極力推介。今趟他執導這部《湄公河行動》,同樣是華語片,以中國公安戰鬥泰國毒販為題,並主要在著名種植毒品的「金三角」地方為背景,是他最擅長的警匪槍戰片,而此片製作規模很大,也明顯是落重本拍攝,從而拍出一部很強勁的動作電影。

故事描述兩艘中國商船在金三角水域被泰國軍人搜獲出90萬顆冰毒,十三名中國船員全部被殺。後來因村民在河邊愛現船員屍體,故中國禁毒局派遣緝毒總隊長高剛(張涵予飾)率領隊員到泰國調查。當高剛到達泰國後,則聯絡在當地任情報員方新武 (彭于晏飾) ,一起展開調查。在幾經波折下,方新武查出金三角的大毒梟 - 糯卡(Pavarit Mongkolpisit飾)。糯卡是金三角新毒梟教父,勢力強大。泰國丶緬甸和中國等國家均要緝拿他。方新武與高剛隊伍雙管齊下,策劃一連串對付糯卡的辦法,希望成功地緝拿他,並要帶回中國受審,從而一場大戰便一觸即發...。

以金三角這毒品天堂為背景,之前港產片已有爾冬陞執導的《門徒》,西片則有Ridley Scott的《American Gangster》。而今趟林超賢這版本,明顯較大型,野心也很大,也較著重槍戰火爆場面。故事頗為單薄,公式化得來局部情節有點堆砌,然而劇本結構方面也仍算完整(至少不像《逆戰》般嚴重堆砌),除了描述中國警隊如何計劃地對付大毒梟及一眾毒販外,另同時把金三角裡的村民如何種毒吸毒,還有連小童都要開始學習吸毒、當殺手及互相殘殺等這些灰暗情節,均一一呈現出來,看得有點心寒。

動作和槍戰向來都是林超賢的強項,且看他過往的影片都是這些最為可觀,而今趟也不例外。此片的槍戰爆破場面,起碼佔了四分之三,由前段街頭、到中段商場、至後段樹林,都不斷地槍林彈雨,然而他在這方面的設計的確花了不少心思,且場場精彩絕倫,再加上以手搖拍攝,故帶有真實感之餘,再加上黎允文的重型音樂作配合,更令場面具有逼力氣氛。此外,董瑋的動作設計也非常出色,幾場的搏擊打鬥,縱使招式方面跟其之前《紫雨風暴》及《証人》有點類同,但仍很強勁,打得靈活精彩,讓人目不暇給。

自《激戰》之後,彭于晏便一直在林超賢的影片中演出,繼上次在《破風》擔正男主角後,今趟在這新作中任第二男主角,飾演在金三角的情報員,有不同化妝造型,表現方面不算出色,但演出動作場面卻很頭頭是道。張涵予飾演的緝毒隊長,是第一主角,演技依舊精湛,演出動作場面也有好身手(以他的年紀來說),表現恰如其分。泰國演員Pavarit Mongkolpisit,最記得是他曾在彭氏兄弟執導的泰國片《無聲火》中飾演聾啞殺手,其演繹得非常逼真,從而留下深刻印象(之後他在彭順獨自執導的《One Take Only》中擔任主角,演出同樣不俗),而今趟他則在這新片中飾演糯卡,外型神似、眼神凌厲、演活出大毒梟那種霸氣,表現極具逼真之餘,也帶有靈魂,是全片中最突出的一位。

同樣以東南亞為題,同樣是林超賢,此片整體成績的確遠勝其前作《逆戰》。而作為大型動作片,他處理大場面也控制得很準確,很有功力和自信,沒有失控,槍戰場面有實感。故事雖普通,談不上特別之處,但情節處理仍算流暢,有始有終,其實他的說故事技巧及劇情推進方面已比以前進步不少。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合拍片,以毒品題材夠大膽之餘,亦帶有他自家風格,有自己的方向,沒有被綁手綁腳,也沒有像其他合拍片般那麼四不像或帶有很刺耳的粵語配音,整體絕對是拍出水準。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De Palma

筆者於幾個月前才看了關於兩位大師級導演 - François Truffaut訪問Alfred Hitchcock的紀錄片,今趟又看了另一位荷里活名導演的紀錄片,這位便是Brian De Palma。不同的是,這位導演現今仍在世,且仍活躍於電影圈,繼續拍片。兩位導演Noah Baumbach和Jake Paltrow在2010年已開始邀請Brian De Palma,以自傳形式,全片以他一人在一間房間裡,坐下來說他的生路歷程,再加插一些他自己及別人導演的電影片段,從而拍出這部紀錄片。

在這紀錄片中,他除了憶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外,主要還是說他過往拍了多部電影的經歷,對自己每部作品仍記憶猶新,很詳細地說出拍攝過程、與演員及幕後人員的關係。而更重要的是,他是看了Alfred Hitchcock的名作《Vertigo》後,便開始啟發他對電影的興趣,更開始他的執導生涯,甚至他的電影,均很重Hitchcock的風格。期間他也說出他的行內幾位資深好友,包括Steven Spielberg、Martin Scorsese、George Lucas及Francis Ford Coppola,其中Lucas拍《Star Wars》時,De Palma也幫了Lucas不少的。

對於Brian De Palma的作品,筆者看過的,包括《Scarface》、《The Untouchables》、《Carlito's Way》、《Mission: Impossible》及《Snake Eyes》,其中以《Scarface》最為好看,全片近三小時,描述大毒梟由發跡至最後鎗戰大掃射,大量粗口、吸毒及暴力場面,全沒冷場之餘,夠狂妄夠瘋癲,Al Pacino又演得相當精彩,從而成為經典之作。至於票房最高的《Mission: Impossible》,影片其實拍得不俗,很風格化之餘,動作場面甚有心思,惟劇本差勁,結構鬆散,情節複雜得來卻犯駁處處,從而減低了影片分數。

全片均是他一人專訪,沒有其他導演、演員及幕後人員的訪問,故感覺上是較為平淡些。不過,他始終都是一位大導演,在行內有一定地位,也拍了幾部有出名之作。故此,若對他有興趣的影迷,此片也是值得一看。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Sully(薩利機長:迫降奇蹟)

還記得上次觀看《American Sniper》,看後第一反應是,真的不得不佩服Clint Eastwood,縱使當時已達84歲的他,卻居然能把戰爭片拍得甚有逼力和緊張氣氛,導技方面仍有功力,從而票房大賣及在奧斯卡獲多項提名(包括「最佳電影」)。今趟他又有新片推出,首次拍Tom Hanks、首次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以一位飛機師為題材的劇情片,而整體效果卻是不俗。

故事背景為2009年1月15日,機長Sully(Tom Hanks飾)和副機長兼拍檔Jeff(Aaron Eckhart飾)負責駕駛民航客機從紐約出發,但起飛不久便遭到一群飛鳥襲擊,導致引擎損毀,從而要在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成功拯救機上155人的性命,因此Sully廣受大眾和傳媒讚揚。但在之後國際民航局展開調查,卻令他飽受困擾,不但隨時名譽掃地,也令他蒙上陰影...。

這部《Sully》在題材上,跟幾年前Robert Zemeckis執導的《Flight》很類似,同樣是飛機師在一次駕駛飛機時出意外,成功降落拯救機上所有人,也同樣要被受民航局內部調查而面臨名譽掃地,但不同的是,《Flight》裡的Denzel Washington,完全是一個反面教材;而《Sully》裡的Tom Hanks,卻是一位很負責任的好機師;至於哪一部較好些,則見仁見智。而對於《Sully》,Todd Komarnicki編寫的劇本其實不俗,除了把飛機失事迫降在河面的整個災難過程描寫得頗為詳盡外,最重要是把主角Sully的內心恐懼,描寫得很深入和到肉。Clint Eastwood的導技表現則較為平穩,驚喜不大,不過作為他首次引用IMAX攝影機來拍攝全片,效果不俗,縱使飛機迫降場面欠缺些逼力氣氛,但卻把飛機空中及河流一帶,拍得甚為美麗壯觀,Tom Stern處理的攝影仍是出色。另Christian Jacob的配樂也不俗,尤其Clint Eastwood親自編寫主題音樂,更相當動聽。

Tom Hanks絕對是一位出色的演員,演技精湛,這是不用置疑,而今趟他在此片中,完全是其個人舞台,由頭帶到尾,而他在片中除白髮造型突出外,整體表現也依舊出色,尤其幾場的內心恐懼,也演繹得深入,內心戲演得頗為到肉,情感豐富,帶有深刻印象。Aaron Eckhart飾演Sully的拍檔,戲份也甚多,即使是屬陪襯,但其小鬍子的造型也同樣突出,且演得稱職。

對於Clint Eastwood來說,此片是不及其前作《American Sniper》般那麼有爆炸力,不過作為今年已達86歲的他,仍有那麼魄力去執導電影,甚至仍能保持水準、及仍有一定導技功力,已是非常難得。縱使如此,但個人認為,他在二千年後的作品中,仍以《Million Dollar Baby》最為出色。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赤道-導演剪輯版(Helios-Director's Cut)

還記得,去年首次看此片時,給筆者的感覺是,動作場面不俗,張學友和王學圻演得很精彩。然而兩位導演梁樂民和陸劍青的野心太大,以國際性恐怖組織為題材,但劇本差勁,劇情犯駁處處,且最大致命傷是結尾的所謂伏線甚為牽強,完全是一部前奏,甚有被「搵笨」的感覺。而最近在影碟中看了另一「導演剪輯版」,而此版本只是把結尾再修輯過,然後再重新地把全片細心地觀看,卻發現情節每一部份其實是有所交代,影片本身又並非那麼爛的。

經過本人自己再組織,此片的劇情是這樣:開始時「赤道」的兩名信差(張震、文詠珊飾),在韓國如何盜走核爆武器DC8,再由信差二人到香港進行地下買賣,期間也因一架飛機在國內發生爆炸,也查到是跟「赤道」及DC8有關,故韓國兩位特工(池珍熙、崔始源飾)奉命到香港,同時中國高官宋鞍(王學圻飾)及其助手袁曉文(馮文娟飾)也到來香港,兩國跟香港反恐總督察李彥明(張家輝飾)及物理學教授肇志仁(張學友飾)一起作調查。後來一次跟信差追捕期間,兩名韓國特工成功取回DC8,本要立即帶回他們本國,卻遭宋鞍阻撓。後來李彥明逮捕女信差,女信差遭李彥明酷刑時,肇志仁已開始表露其背後身份,不但暗中安排女信差逃脫,且更故意安排兩名韓國特工把DC8帶去碼頭,再派遣信差人員襲擊他倆,之後又暗中另派一干人去鎗殺袁曉文帶領的人員,但袁曉文卻失蹤。到李彥明終於猜出誰是「赤道」首領時,為以防自己不測,便先向另一反恐督察范家明(余文樂飾)交代「身後事」,然後獨自上門找肇志仁,但當肇志仁承認自己為「赤道」首腦後,李彥明便隨即遭殺掉。

到了結局,則要看回「導演剪輯版」,在這版本中,便是當宋鞍已得悉肇志仁的行蹤,宋鞍便帶同一班國際警察到日本,追上火車跟肇志仁對峙,從宋鞍的對白中已交代兩信差已遭范家明逮捕,並更清楚交代袁曉文實為「赤道」人員。由於這剪輯版中,尾段的「預言字幕」已刪掉,縱使仍帶有伏線,卻明確清晰了很多,沒有那麼突兀。若去到這段情節的話,基本上是只有兩種結局:1) 宋鞍成功地把肇志仁逮捕,再安排另一警察把袁曉文逮捕;2) 袁曉文在透過宋鞍的手機中,成功助肇志仁逃脫,然後再來另一陰謀(即是有續集)。

一直以來,以國際性恐怖組織為題的港產片,通常都吃力不討好,而此片也不例外,在去年上映時,票房及口碑皆失利。而此片在題材上,也實在是野心太大,又要牽涉到三地關係,故給人感覺是複雜得來卻「大而無當」,且在原來上映版中,以預言字幕作結尾,感覺真的很氣憤。縱使香港尚未發生像片中的那類事件,但從創作角度上,兩位導演是作了一次大膽的嘗試,而當再觀看第二次時,也發現其實所有細節均有所交待,且在另一剪輯版中,把那預言字幕刪掉更是明智,雖都仍有伏線,但在這樣的對峙環境下,也大概都猜到是怎樣的結局吧﹗(反正開續集的機會極微,倒不如來一次「結尾」。)

若論製作水平來說,此片本身又未至於很爛,梁樂民和陸劍青的導技仍是不俗,停車場及碼頭的鎗戰場面拍得甚有功力,同時也營造出危機的緊張氣氛。張家輝和文詠珊在後巷的打鬥設計也非常好看,負責動作場面的錢嘉樂也應記一功。金培達的配樂依舊不俗,奏出氣勢。

演員之中,仍是以張學友和王學圻演得最為出色,也是全片最值得看的地方。前者演繹出教授的溫文態度之餘,同時在後段的反派演繹也相當精彩;後者一貫好戲,也演繹出高官那種嚴肅氣勢,氣定神閒,處變不驚,很有壓場感。更難得的是,兩者在幾場的對手戲中,張學友不單沒有被對方比下去,反而很有自信地跟對方作演技上「接招」,二人的交手戲可說是打成平手,不論在眼神及表情上都有互相交流的感覺,彼此間帶有火花。張家輝也一貫好戲,而他在片中也演得恰如其分,只是不太突出而已。文詠珊首次演反派殺手,算是交出功課,打鬥場面似模似樣,她上次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最佳女配角」提名,也是給她一種鼓勵。

雖此片在外間的評語是負面居多,當然以戲論戲,此片絕非佳作。不過,此片的「導演剪輯版」影碟,縱使只是尾段作修輯,但卻令影片暢順了,故仍值得買來一看。還有另一原因,便是不能抹殺張學友的精湛表現,也是他繼《笑傲江湖》及《明月照尖東》後另一很出色的反派演出,講真他不拍片絕對是香港電影界之損失。

P.S.: 純個人思想,此片還帶出政治隱喻,是當香港警方已無力追捕「赤道」時,最後便要由中國高官去成功緝拿他們。那即是說,當香港自己已管不了自己的地方時,中國便會全面管治香港,從此變為「一國一制」,悲哀!!!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

美國動畫導演Mark Osborne,於2008年為DreamWorks製作了一部動畫片《Kung Fu Panda》,可說是非常成功,夠生動可愛之餘,又拍出中國風貌,從而為DreamWorks創造了一個品牌。往後那幾年,他卻拍電視片集和短片,直至去年才製作了另一動畫長片《The Little Prince》,是完全是法國資金及在當地製作。縱使此新作的藝術味較濃,然而卻是一齣帶有深層意思及情感之作。

故事描述9歲小女孩,因安排入讀名校,而被其媽媽為她制訂的一連串「學習計畫」。因一次偶遇下,小女孩認識了一位白天修理失靈飛機、晚上愛用望遠鏡眺望星空的老飛機師。小女孩聽他細說年輕時遇見小王子的動人故事,從而把她在心底的童真重新萌發了。可是,老飛機師卻病倒入院了,她為了成全老飛機師跟小王子重逢的願望,便決定帶著布狐狸,開著那架殘破的飛機,踏上尋找小王子的冒險之旅...。

縱使導演及幕後人員大多是美國人,但投資公司及原著小說均來自法國,故嚴格來說是屬法國片(唯配音方面是有英語及法語版)。再者影片節奏緩慢,拍得很法式藝術氣質,加上帶有人類成長中的思想化,是需要留心地細看,故在某程度上是適合成人多於小孩觀看。然而,劇本頗有心思,不太公式的劇情,且甚至幻想化得來很天馬行空(如小女孩可以駕駛飛機去尋找小王子的歷險旅程),但同時卻拍出感情,尤其描寫小女孩和老飛機師之間的友誼更很細緻動人。此外,影片以傳統的立體動畫模式拍攝,但傳統得來甚為美麗;小王子那段則用上手動定格來製作,然而很有立體感之餘也帶有靈活自然的效果。Hans Zimmer和Richard Harvey的配樂帶有平淡柔和的感覺,而他倆還為影片寫了幾首歌曲,其中主題曲《Suis-moi》配上Camille的歌聲,更悅耳動聽。

由於筆者是看英語版,故片中的配音均為美國演員,其中配小女孩的Mackenzie Foy最為出色,小女孩的造型本身已很可愛,再加上其聲線的配合,令兩者之間頗為合襯,效果非常好。另配老飛機師的Jeff Bridges、配媽媽的Rachel McAdams、配小王子的Riley Osborne(他本身是導演的兒子)、及配大王子的Paul Rudd,聲演效果也不俗。

影片節奏緩慢,且較為藝術性,不太主流,絕非迪士尼那類動畫片格局。而劇情很天馬行空得來兼幻想化之餘,同時亦具有深層意義,就是藉著小女孩的經歷、及她跟老飛機師的關係,從而令媽媽了解到小女孩是需要有童真快樂,有自己思想,而非要她接受地獄式訓練成為「頂尖」。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樹大招風(Trivisa)

在九十年代,杜琪峯除了自己執導電影外,間中會為一些新導演的執導作品中擔任監製,不斷地為電影圈培育新血,像陳木勝的《天若有情》、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谷德昭的《呆佬拜壽》、游達志的《暗花》《非常突然》、羅永昌的《天生一對》及游乃海的《跟蹤》等等,而那些電影,先不管是真正屬該導演的作品、還是可能實屬杜琪峯作主導,事實上那幾部電影的成績均不俗,而其中某幾位導演到現今已出人頭地,不但可獨立,且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到了今趟這新作《樹大招風》,杜琪峯更大膽起用只在鮮浪潮短片比賽中得獎、但卻毫無拍攝正規電影經驗的三位新晉導演(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來負責執導以三大賊王為題的犯罪片,更起用多位有知名度兼老經驗的演員來演出,然而三位導演拍出來的成績,卻是意料之外。

影片以1997年的香港回歸前為背景,三人賊王分別是季正雄(林家棟飾)、葉國歡(任賢齊飾)及卓子強(陳小春飾)。葉國歡及季正雄均是頭號通緝犯,而前者更潛逃國內多時;至於卓子強則涉及多宗綁架案,重案組警探(歐錦棠飾)一直在追捕他。一次,卓子強突然想起,要與其餘兩大賊王一起合作,來作一單「大茶飯」,季正雄和葉國歡本已聯絡上卓子強,原本可一起會合,可惜一次意外,改變了三人之命運....。

影片以當年真實賊王的故事改編,而那最出名的三人賊王分別是:葉繼歡、張子強和季炳雄。而此片的三位導演中,許學文負責執導「季正雄」那段、歐文傑則負責「葉國歡」、黃偉傑則負責「卓子強」,三人分別各自拍三個故事,再經剪接後把三段故事以平衡交接的方式來串聯一部片,而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的剪接技巧甚有功力,把三段故事合併得非常流暢,毫無瑕疵。此外,龍文康、伍奇偉及麥天樞分別編寫三人的故事,而劇本是相當不俗,把三人的性格、生活及同黨之間的關係,描寫得很細緻。當然三位導演也交足功課,縱使以劇情為主,且頗為靜態,然而他們均拍出戲味,毫不沉悶之餘,且帶有氣氛及追看性,作為首次執導長片的三位,絕對有表現。

影片之三位主角,分別是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三人均屬反派,各有不同性格,各有發揮。而三人之中,以陳小春演得最為出色,他的高調狂妄,卻能演繹得收放自如,不慍不火,同時又演出狠辣的一面。林家棟則較陰沉,較重內心戲,對敵方冷酷無情,同時對前同黨有情有義,而他也一一演活了起來,且演繹得非常精湛。任賢齊是繼《大事件》後再次演大賊,由開首的兇狠、到中段的低調落泊、再後段回港「東山再起」等,從造型至演出,均非常神似,縱使其廣東話很不純正兼有點難聽懂,但勝在夠傳神,表現搭夠。還有幾位配角均演得稱職,也令影片帶有生色,像黃光亮、尹揚明、歐錦棠、林雪、姜皓文、岳華、杜燕歌、劉家勇、吳志雄及熊欣欣等等。

還記得在九年前,杜琪峯曾聯同徐克和林嶺東,合作拍了一部《鐵三角》,三位導演以接招形式來拍一個故事,然而整體效果欠佳,風格不統一又不連貫,實屬失敗之作。今趟杜琪峯用上三位新晉導演,分別拍三位賊王的故事,雖有國內資金,但完全是一部純港產片,在沒有國內審批的限制、再加上在杜琪峯和游乃海的指導下,從而拍出一部既不太商業、帶有實驗性質、但同時是三段水準都很平均之上乘佳作,甚至看出三位導演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和默契,故令影片風格統一,實在是值得欣賞、值得鼓勵。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三人行(Three)

於2000年,杜琪峯/韋家輝/游乃海曾製作了一部以醫院為題材《辣手回春》,是屬黑色喜劇,而當時是為中國星公司而開拍,也因趕檔期關係而以極速廿天拍完後便立即上映,然而整體效果卻是出奇地不俗,不算是佳作,但也並不難看。到了十六年後的今天,杜琪峯再以醫院裡為背景,拍出一部警匪角力為題的電影,而游乃海除了是編劇外,並兼任監製,今趟這部卻是嚴肅很多,也充滿了過往銀河映像的風格。縱使是合拍性質,也明顯是以國內市場多於香港,然而整體卻是很有水準之作。

故事描述匪徒張禮信(鍾漢良飾),因在鎗戰中被警察射傷而送院,由腦外科醫生佟倩(趙薇飾)負責他的病情,期間由重案組警長陳偉樂(古天樂飾)及其一隊人負責看管他。由於張禮信除了是極度危險人物外,也極度狡猾,而陳偉樂也用盡所有方法、甚至不惜以非常手段來對付他,而佟倩也不幸地涉及其中,一場警匪之間的鬥智鬥力也隨即展開....。

題材並不新鮮,然而劇本卻相當完整,全片87分鐘均在醫院裡發生,除集中描述三人之間的故事,期間也加插其他病人之情況、及醫生如何盡力拯救病人等等,片長甚短但一氣呵成,主要寫出張禮信如何高智慧兼狡猾地跟警探陳偉樂鬥智鬥力,同時也寫出一班警察如何不擇手段地對付那匪徒,最後警匪對峙,即使橋段方面是有點似曾相識(明顯是拿之前《PTU》循環再用),但勝在情節夠集中,並帶出匪徒、警察及醫生三人之間的角力、爾虞我詐、互相利用,且很有精明的效果。此外,杜琪峯的導技方面也有水準,縱使還是重複他過往的《鎗火》及《PTU》那種黑暗影像風格,但仍拍得很有美感,開首警察帶匪徒進醫院那長鏡頭拍得不俗,而後段的一場大型鎗戰,以慢鏡兼長鏡拍攝,縱使有點兒誇張,但卻帶有荒誕效果。鄭兆強的攝影依舊凌厲,David Richardson的剪接很有力,而特別最出色的是Xavier Jamaux的配樂,從而令全片很有驚心動魄的效果。

影片以三人為主,而三人之中,個人認為以古天樂演得最為出色,他跟杜琪峯已合作多次,且有幾部都有很好的表現,像《黑社會2》及《意外》等便是,而今趟也不例外,他演活出辣警對匪徒兇狠無情的一面,其眼神及表情均展現出來,帶有深入演繹之餘,也頗為到肉,從而印象深刻。鍾漢良飾演的大反派匪徒尚算不俗,縱使仍欠了些火喉,但總算演出角色的高度智慧感。趙薇的表現只屬普通,加上其粵語是別人代配,故始終打了些折扣。反觀一眾配角,如盧海鵬、張兆輝、歐錦棠、林雪、謝天華、王梓軒、龔慈恩、黃浩然等人,他們戲份不多,但非常有稱職的表現,而他們的角色也為劇情的發展帶有幫助。

縱使影片是較屬商業性,但卻很重杜琪峯的個人風格,即使情節橋段及拍攝手法跟其前幾部作品很類似(也可說是重複),但仍拍出美感及聰穎的效果,加上演員出色,從而造就出今年港產警匪片之佳作。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Hitchcock/Truffaut(解構緊張大師 - 杜魯福vs希治閣)

1962年,那時François Truffaut(杜魯福)仍是法國的新晉導演,而Alfred Hitchcock(希治閣)在荷里活已是非常盛名的大導演,那時杜魯福已經很敬重希治閣,且希望能跟他做一次訪問。在不斷地去信要求下,希治閣終於答應了杜魯福的訪問邀請,而本身說法語的杜魯福,便帶同一位翻譯,飛到美國的洛杉磯,跟希治閣在比華利山酒店裡,作了長達一星期的訪問,後來更出了書本。直至去年,Kent Jones把他倆的對談,拍成一部紀錄片,並找了多位不同國家的導演 - 如Martin Scorsese、David Fincher、Wes Anderson、Richard Linklater、Arnaud Desplechin、Olivier Assayas、Paul Schrader、黑澤清...等等,來分享對希治閣電影作品的觀感和看法,其中談論最多的,還是他的拍攝手法、鏡頭角度、及其獨特的驚悚風格,也由於他的電影大多以緊張驚悚為主,故有「緊張大師」之稱。一直以來,不論是電影人及影迷,大多都對他的風格嘆為觀止,縱使他生前從未在奧斯卡中贏得最佳導演獎(提名則有五次),但直到今天,眾人仍對他是萬分尊敬,甚至對他的大部份電影均視為經典兼作教學題材。

對於他的電影,筆者看過的有《Dial M for Murder》、《Rear Window》、《Vertigo》、《North by Northwest》、《Psycho》及《The Birds》,而其中個人認為以《Psycho》最為出色,而在早前DGA八十周年中,《Rear Window》、《Vertigo》、《North by Northwest》及《Psycho》均被二千多位導演會員們選為其中80部歷年最佳導演作品,故足以證明業界對他作品的認同,也肯定他在電影界的地位和貢獻。

至於杜魯福,他同樣是一位很崇高的法國導演,而作為當時是新浪潮導演的他,其作品大多都很有藝術風格,但同時也有很高的可觀性。他的作品中,筆者看過的有《The 400 Blows》、《Stolen Kisses》、《Bed & Board》、《Love on the Run》、《Jules and Jim》及《Fahrenheit 451》(他唯一一部英語電影),雖看過那幾部作品,但也坦言大部份印象已模糊,不過最記得及感覺最為好看的,絕對是他的首部長片《The 400 Blows》。另他也曾以演員身份,演出由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他在片中更屬第二男主角,也是他唯一一部演出作品。

對於那兩位已故導演,縱使不算是筆者的至愛,但無可否認他倆均是非常出色的導演,甚至是大師級地位,不僅是現在,即使到將來,仍會被影迷們所尊敬。而這部紀錄片,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無論如何都應該要一看。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首先聲明,筆者坦言向來對翁子光沒有好感,對他的電影觀感看法全不認同,故多年來從不看他的影評,不會以他的影評作準則,更絕不會跟他交流電影,也沒看過他之前的兩部導演作品。至於今趟這部新作,是因為之前在台灣金馬獎獲多項提名、及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贏得多個獎項,其中郭富城更首奪金像影帝殊榮,故出了影碟後才找來觀看。然而觀影過後,整體卻居然是意料之外。

影片描述王佳梅(春夏飾)是一名新移民居港的少女,由於跟其媽媽(金燕玲飾)鬧翻,故在外當援交少女,其間遭貨車司機丁子聰(白只飾)殺害,老差骨臧Sir(郭富城飾)作深入調查,後來把丁子聰拘捕,並把事情的真相及整個過程和盤托出....。

縱使筆者看的只是98分鐘公映版,但經由張叔平再剪輯後,情節方面明顯較為濃縮,節奏較快。當然,劇本本身的結構也很完整,平衡敍事手法,分別把王佳梅的生活及臧Sir調查的經過,都一一交代得頗為清晰,另原先負責剪接的廖慶松,把影片剪得很有力度。翁子光的導技手法也不俗,始終已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故應要有一定的水準和進步,而他把片子本身,拍出來感覺是帶點文藝化之餘,同時又拍出懸疑及血腥氣氛。還有美術、造型、及杜可風的攝影也帶有水準,也令影片增強了美感效果。

影片以郭富城的查案過程為中心,而他在片中飾演的老差骨,不論造型、化妝及表現,皆似模似樣,同時也演繹得甚為頭頭是道,可說是繼《父子》後另一部演出代表作,縱使他確是演得很好,非常地入戲,也憑此片贏得首個金像影帝,但個人認為他還可以演得更好些的。然而,全片其實演得最出色的,是白只及春夏,前者的戲份主要集中在後段,但他在兩場在獄中自述殺人肢解的經過,其眼神表現得相當凌厲,表情逼真得相當嚇人,更甚的是他又同時演活出對女主角深情的一面,很入型入格,出眾非常;後者戲份頗多,的確是第一女主角,而作為首次電影演出的她,表現得相當自然,把新移民援交少女的心態完全地演活起來,且內心戲也充滿情感,從而對她的表現印象深刻。

嚴格來說,此片是一部文藝警匪片,皆因影片懸疑得來拍得很有藝術感覺,但整體各方面均帶有水準。自此片之後,本人會否對翁子光印象改觀呢﹖是有,但只限於其導演方面而已。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80部歷年最佳導演的電影

今年是美國導演公會(DGA)成立之80周年,為了慶祝這80周年,公會便邀請二千多名導演會員,由他/她們去選出歷年來80部最佳導演的電影作品,以下便是會員們選出來的結果:

            Title                                                          Director                                   Year
1.
The Godfather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2
2.
Citizen Kane
Orson Welles
1941
3.
Lawrence of Arabia
David Lean
1962
4.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1968
5.
Casablanca
Michael Curtiz
1942
6.
The Godfather: Part II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4
7.
Apocalypse Now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9
8.
Schindler’s List
Steven Spielberg
1993
9.
Gone With the Wind
Victor Fleming
1939
10.
Goodfellas
Martin Scorsese
1990
11.
Chinatown
Roman Polanski
1974
12.
The Wizard of Oz
Victor Fleming
1939
13.
Raging Bull
Martin Scorsese
1980
14.
Jaws
Steven Spielberg
1975
15.
It’s a Wonderful Life
Frank Capra
1946
16.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Stanley Kubrick
1964
17.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rank Darabont
1994
18.
The Graduate
Mike Nichols
1967
19.
Star Wars
George Lucas
1977
20.
Blade Runner
Ridley Scott
1982
21.
On the Waterfront
Elia Kazan
1954
22.
Pulp Fiction
Quentin Tarantino
1994
23.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Steven Spielberg
1982
24.
Annie Hall
Woody Allen
1977
25.
Saving Private Ryan
Steven Spielberg
1998
26.
Seven Samurai
Akira Kurosawa
1954
27.
A Clockwork Orange
Stanley Kubrick
1971
28.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Steven Spielberg
1981
29.
Vertigo
Alfred Hitchcock
1958
30.
Sunset Boulevard
Billy Wilder
1950
31.
To Kill A Mockingbird
Robert Mulligan
1962
32.
Psycho
Alfred Hitchcock
1960
33.
The Searchers
John Ford
1956
34.
Forrest Gump
Robert Zemeckis
1994
35.
Singin’ in the Rain
Stanley Donen, Gene Kelly
1952
36.
8 ½
Federico Fellini
1963
37.
The Third Man
Carol Reed
1949
38.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William Wyler
1946
39.
Rear Window
Alfred Hitchcock
1954
40.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David Lean
1957
41.
North by Northwest
Alfred Hitchcock
1959
42.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Miloš Forman
1975
43.
The Sound of Music
Robert Wise
1965
44.
Taxi Driver
Martin Scorsese
1976
45.
Titanic
James Cameron
1997
46.
The Shining
Stanley Kubrick
1980
47.
Amadeus
Miloš Forman
1984
48.
Doctor Zhivago
David Lean
1965
49.
West Side Story
Jerome Robbins, Robert Wise
1961
50.
Some Like it Hot
Billy Wilder
1959
51.
Ben-Hur
William Wyler
1959
52.
Fargo
Ethan Coen, Joel Coen
1996
53.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Jonathan Demme
1991
54.
The Apartment
Billy Wilder
1960
55.
Avatar
James Cameron
2009
56.
The Hurt Locker
Kathryn Bigelow
2008
57.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John Huston
1948
58.
Birdman
Alejandro G. Iñárritu
2014
59.
All About Eve
Joseph L. Mankiewicz
1950
60.
The Deer Hunter
Michael Cimino
1978
61.
There Will Be Blood
Paul Thomas Anderson
2007
62.
The Sting
George Roy Hill
1973
63.
The Wild Bunch
Sam Peckinpah
1969
64.
Alien
Ridley Scott
1979
65.
Rocky
John G. Avildsen
1976
66.
The Conformist
Bernardo Bertolucci
1970
67.
Gandhi
Richard Attenborough
1982
68.
The Bicycle Thief
Vittorio De Sica
1948
69.
Cinema Paradiso
Giuseppe Tornatore
1988
70.
Brazil
Terry Gilliam
1985
71.
The Grapes of Wrath
John Ford
1940
72.
All the President’s Men
Alan J. Pakula
1976
73.
Barry Lyndon
Stanley Kubrick
1975
74.
Touch of Evil
Orson Welles
1958
75.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Sergio Leone
1984
76.
Unforgiven
Clint Eastwood
1992
77.
The Usual Suspects
Bryan Singer
1995
78.
Network
Sidney Lumet
1976
79.
Rashomon
Akira Kurosawa
1950
80.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Sergio Leone
1968

其中紫色部份的,則是筆者看過的電影,基本上是約一半左右,不算很多,有些的確是喜歡的,也有些則個人感覺是一般(或甚至已印象模糊);至於沒有看過的那些,有些是想看但尚未有機會看,另有些則因題材(或其他)原因而提不起興趣看。不過,既然是行內導演們所選出來的,皆相信是有一定專業和水準。認同與否則見仁見智,但卻是值得作為參考。

此外,凡任何導演在DGA中勝出的,基本上都會在奧斯卡中贏得最佳導演,68年來只有七次不同賽果,故不但是連贏率達至90%,且該公會絕對是奧斯卡導演獎的最高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