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再生號(Written By)


當今香港編劇界中,韋家輝絕對是殿堂級地位,從之前無綫劇集《大時代》,已顯出其驚人的創作力,從而成為電視劇中之經典。後來跟杜琪峯合組銀河映像,便不斷在題材上作出嘗試及尋求突破,且每每均叫人驚喜,如《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非常突然》、《大隻佬》及《神探》等等。但當他離開銀河映像,獨自拍了一系列的賀歲喜劇,成績均讓人失望,其中以《喜馬拉亞星》最為不堪入目,簡直是世紀大劣片一齣。今趟他再夥拍劉青雲,獨自拍了一齣此新作,以靈魂及煽情為題,在慢工出細貨的情況下,在劇本和導技兩方面皆出乎意料之外。

此片可說是一齣「小說」電影,湯樂兒(閻清飾)自十二歲那年,因一次車禍中瞎了眼,爸爸湯有亮(劉青雲飾)更喪了生,自此跟媽媽(林熙蕾飾)及弟弟相依為命。後來她大學畢業後,因仍思念爸爸關係,便寫了篇小說讓他重生,而小說中的湯有亮因盲了眼、家人又去世,故又寫了篇小說,希望可以令一家能「團聚」。好景不常,現實中的媽媽及弟弟又因意外喪生,故樂兒又在小說中說爸爸的菲傭意外喪生,從而把她自己「入」了小說中成為爸爸的傭人,本可以透過小說中的小說,可以令一家可以團聚,但可惜卻犯了靈界規條,從而令整件事急轉直下之餘,在真實世界中的她對自己的生與死作出抉擇....。

故事看來好像非常抽象,很深奧難明,但若果能留心兼集中精神地觀看的話,是不難跟進的,始終全片都是要帶出一些主旨,就是要放下、要向前看,而不要一直只思念過去,不然的話人生只會越來越痛苦。其實整體上,韋家輝的劇本結構是非常豐富,另類兼大膽創新之餘,卻帶有深度及層次感,從而讓人看時看後帶有一種思考力,不斷研究小說裡的小說情節。除劇本出色外,今趟他的導技處理方面的確比之前的幾部作品成熟很多,即使一些細微的情節也頗為清晰,全片最欣賞的卻是幾段靈界場面,其視覺效果非常美麗,另Tina Baz剪接及Xavier Jamaux配樂(尤其李敏的鋼琴演奏)也很有水準。

眾演員之中,以劉青雲及閻清的演出較佳。前者縱使局部表情帶有點過「激」,但論整體表現仍是保持水準,且他扮演盲人也算似模似樣;至於後者則較清新自然,縱使是新演員,但卻表現得恰如其分,加上羅敏莊負責替其配音和獨白,兩者聲音及表現的結合也頗為合襯,從而看得舒適。反觀郭藹明配林熙蕾則有點突兀的感覺,郭的聲線跟林本身總覺不太合襯,還是之前郭少芸替她配音較好些。

從編劇角度看,此片是繼《大隻佬》和《神探》後又一突破之作;而導技方面,縱使不像之前《一個字頭的誕生》般帶有瘋癲怪雞兼「玩野」,但勝在精密和細心,且整體拍攝效果甚佳,除可說是他的代表作外,也是今年港產片中的難得佳作。

從《大隻佬》、《神探》到現此片,每次觀看韋氏的作品,都總讓我對劇情上作出思考及研究,個人而言,是一件賞心樂事的。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新宿事件(Shinjuku Incident)

一直以來,每逢有爾冬陞的新作出現,總會有一定的期待,他過往的作品皆有質素保證,尤其處理較為寫實的劇情片,如早期的《癲佬正傳》、《人民英雄》,到近期的《旺角黑夜》及《門徒》,全屬高水準佳作。而今趟則跟成龍合作拍攝,全片以日本取景的《新宿事件》,也同樣令人看得震撼之作。

故事以成龍飾演的鐵頭,為要找尋其失散多年的女友秀秀(徐靜蕾飾),從而偷渡日本,更投靠其好友傑(吳彥祖飾),及後發現秀秀已嫁給黑幫份子江口(加藤雅也飾)。鐵頭為了生計,而跟一班中國同胞幹些偏門生意,更在新宿建立強大勢力,也因而惹起警察北野(竹中直人飾)的注意。其間,好景不常,傑因一次無意得罪台灣大佬(高捷飾)而弄致斷手兼毀容,從而令其性格大變之餘,也因此令新宿此地方風雲變色,更改變了鐵頭日後的命運....。

縱使外間大多認為此片很說教或探討新移民的寫實苦況,但我卻倒不如說此實屬以中日黑幫之間的仇殺為主。由前段成龍跟一班同胞如何維持生計、到慢慢建立勢力、以及如何跟日本黑道周旋,均很有劇力,另多場街頭群毆場面及兩段成龍殺人場面也拍出緊張逼力。雖後段情節有點減弱乏力,且影片局部(如吳彥祖和高捷的斬手場面)的確有點賣弄血腥暴力,另尾段的大型黑幫撕殺場面也有點過長,但幸而仍拍出震撼氣氛,故也不致於影響整體成績。

演員方面,今趟成龍在爾冬陞的改造下,在片中變成一位不懂武功的普通人,雖表現未至於非常出色,但卻演得稱職,也明顯看出其努力、用心和投入地演出。反觀吳彥祖卻是全片中演出最佳及最搶鏡的一位,由初期的膽小鬼,到後期化為人妖妝及變得心理不平衡周圍搞事,整個角色轉變過程他能完全地捉到用神,演繹得非常入型入格兼出位,令人刮目相看,看來明年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他必定是大熱之一。

總括而言,此片雖不是爾冬陞的最佳作品,也不及之前《旺角黑夜》和《門徒》般出色,但仍是保持水準兼可觀之作(至少仍可提名「最佳導演」)。再者,起碼難得看到成龍肯為爾冬陞轉型,不再表演其招牌雜技式動作、不再扮演「超級英雄」、且更願意在片中慘痛地死去時,已是值得鼓勵了。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Public Enemies(大犯罪家)

個人而言,Michael Mann雖未至於是殿堂級,但絕對是一位非常了得的大導演,其中《Heat》及《The Insider》真的是一流佳作。奈何他的前兩齣近作《Collateral》及《Miami Vice》成績均令人失望,現夥拍Johnny Depp的新作,同樣以他最拿手的警匪片為題,而今趟整體成績卻令人滿意之餘,更覺他已回復狀態了。

故事以1933年為背景,一名機智盜賊John Dillinger(Johnny Depp飾)為主,他跟幾位同僚不斷穿州過省去犯案,打劫銀行及劫獄等,連當地警方也沒辦法對付,而他對同僚間及其女友Billie(Marion Cotillard飾)均有情有義,直至由另一位FBI高級要員Melvin(Christian Bale飾)接手,才能將John繩之以法....。

影片一貫Michael Mann的風格,都是以劇情及對白為主,且同樣較為冗長。幸好整體情節則較為集中,劇本紮實,悶場不多之餘,且全片以高清手搖拍攝,故畫面清晰及寫實感強,其中開首的劫獄場面已帶有壓場氣氛,之後的多場打劫銀行及鎗戰場面,也拍出水準,尤以一段長達約10分鐘在黑夜森林裡的鎗戰場面,完全拍得住當年《Heat》裡的市中心大型鎗戰場面般刺激。

全片明顯是Johnny Depp的個人表演,而他在片中的表現實在出色得無話可說,多場內心戲演繹也捕捉得頗為準確,其機智大盜角色更拍得住之前《Heat》裡的Robert De Niro(兩者有點像),令人印象深刻之餘,也是他的最佳演出。至於影后Marion Cotillard也風騷得來也帶有維妙維肖,戲份不多但印象深刻。唯Christian Bale則絕不是Al Pacino,其警探角色明顯是配角,發揮有限之餘,也給Johnny Depp比下去了。

以戲論戲,編、導、演三方面均稱職,縱使整體未必能像《Heat》般成為經典,但絕對是近年警匪片中的水準之作,更顯然勝過導演之前的兩齣作品。然而,由於影片頗長(2小時20分鐘)及拍攝手法較有深度,故看時最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行。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禮儀師の奏鳴曲(Departures)


此片去年在日本上映時大受歡迎,除在日本的電影金像獎中奪得多項主要大獎外,甚至在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中爆冷勝出,從而對此作品更為期待,真的要看看究竟有多厲害。幸好,此片終於在本月中登陸溫哥華的戲院,而看後也認同是一齣甚為可觀及有意思的佳作。

故事描述大悟(本木雅弘飾)原在交響樂團拉大拉琴,後來樂團解散便與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回家鄉,因要維持生計便誤打誤撞找了當遺體禮儀師工作,因該份職業頗為尷尬,故一直瞞著美香及親友去當此類工作,後經其社長(山崎努飾)的不斷鼓勵、以及接觸多了死者的遺體及其在生家屬,從而開始對該工作之積極和投入,更獲美香體諒....。

題材的確有點「大吉利是」,劇情也較為平凡,沒有什麼高潮起伏。幸而導演滝田洋二郎卻把片子處理得頗為輕鬆幽默,感人之餘也不帶催淚煽情;另新晉編劇小山薰堂也把禮儀師如何幫遺體整理及化妝的整個過程詳細地描述,也同時帶出該職業之尊重性。此外,負責音樂的久石讓也保持水準,多場大提琴演奏均帶有柔和及悽美感,從而讓人看得有舒適的感覺。演員方面,全片演得最出色的,絕對是片中男主角本木雅弘,戇直得來也帶有幽默感,且演繹得非常入型入格之餘,跟飾演社長的山崎努之間也演出火花和默契,難怪他在日本金像獎及香港的亞洲電影大獎中奪得影帝名銜;另山崎努也演得同樣出色搶鏡,但廣末涼子的賢妻則表現普通了。

其實,當禮儀師也是一份正當職業,卻奈何總是給人不屑及歧視的感覺。此片令筆者想起早期爾冬陞/羅志良合導的《色情男女》,同樣是以一種被眾人認為是「低賤」的職業為題,從劇情去帶出一些勵志訊息,就是不管是什麼職業,都要用心和投入地做好這份工作,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要做得好,總會有人欣賞的,也不要因是某類職業而看貶自己或感覺消極,亦不要有瞧不起人的態度,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東西。更何況,正如特首曾蔭權所說:「我要做好這份工。」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The Taking of Pelham 1 2 3(騎劫列車1 2 3)


此片是重拍1974年的同名作品,也是導演Tony Scott、編劇Brian Helgeland及Denzel Washington繼《Man on Fire》後再度合作,更夥拍John Travolta飾演片中的大反派。由於筆者沒看過舊作,故不予評論和比較,但此新作可說是充滿著導演一貫火爆風格,再加上兩位主角間的鬥智鬥力,從而拍出近期動作片佳作。

影片描述以Ryder(John Travolta飾)為首的一群匪徒,騎劫紐約市一架從Pelham站開出的123號列車,車上17名乘客全遭脅持,限政府在一小時內給予一千萬贖款。期間更要求一名平凡的列車操作員Walter Garber(Denzel Washington飾)跟他進行交涉,而警方談判專家Camonetti(John Turturro飾)則一直在旁協助,一場正反間之角力卻從此展開之餘,也震驚整個紐約市.....。

看Tony Scott的作品,通常都離不開其一貫MV式凌厲影像及快速剪接效果,而此片也不例外,但今趟卻處理得恰如其分,效果強烈得來也感覺舒適,不像之前《Man on Fire》及《Domino》般一味賣弄影像風格而過了火位。此外,處理大型動作場面一向是導演的強項,而全片可謂充滿動感、緊湊刺激、毫無冷場之餘,故事劇情也勝在夠乾淨俐落,加上Harry Gregson-Williams的強勁節拍配樂,從而看得頗有快感。兩位主角均演得出色,彼此間也演出默契,Denzel Washington的超卓演技已不用說,且其角色平凡得來也相當討好;John Travolta的兇狠也非常入型入格,也是繼《Broken Arrow》及《Face/Off》後另一次最佳反派演出。

一直以來,Tony Scott雖偶有佳作,其中最受歡迎的是《Top Gun》(也令Tom Cruise大紅之作)、《Crimson Tide》及《Enemy of the State》,然而該三齣實有一半為監製Jerry Bruckheimer之功勞。若是他獨自製作的電影,水準均不穩,而現此片可說是為他一洗禿風,除拍出水準外,也勝過他近幾年大部份作品。再者,淨看Denzel Washington及John Travolta的演技大鬥法已值回票價了。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Up(沖天救兵)


Pixar動畫一向都有質素保證,甚少令人失望,而今趟更是首齣全3D數碼版,除讓人耳目一新外,更增強了影片之可觀性,也是其公司製作之一大突破。

影片主要描述78歲老人Carl,自其妻Ellie去世後,便孤獨地過日,一天他成功地以一大群氣球把其屋子升上天,本已實現了夢想可去南美,雖知中途卻發現一名小童軍Russell也在屋裡,其後到了目的地兩人便遇上狗仔Dug及女鷸Kevin,從而展開一段森林歷險旅程.....。

故事頗為公式化,但勝在拍出感情,從開首描寫Carl及Ellie一段浪漫故事、到中段過後開始建立Carl、Russell及Dug之間的友誼,效果動人之餘,眾角色設計也很生動活潑,再戴上3D眼鏡後,其人物及畫面效果更見立體逼真。此外,片中的五顏六色汽球及女鷸鮮艷造型,更令影片色彩繽紛之餘,同時帶有清新感覺。再者,全片96分鐘內,可說是節奏明快、笑料豐富、華麗奪目、毫無冷場,加上Michael Giacchino的輕快配樂,令整體效果更為朝氣蓬勃,除有浪漫感動之餘,也令人愉快地離場。

總括而言,此片除了是導演Pete Docter繼《Monster, Inc》後另一佳作外,更是Pixar之另一出色作品。同時再一次證明,當今荷里活動畫界中,Disney/Pixar絕對稱得上「King of the World」。

此外,影片放映前,短片《Partly Cloudy》也非常出色,片中雲伯伯及雀鳥均非常可愛生動,也是不可錯過之作。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烈日當空(High Noon)


此是曾志偉監製的《九降風》系列中,由年輕新晉女導演麥曦茵負責執導之香港篇。去年此片上映時,受到一大班電影迷及各界影評人一致推崇,而筆者已是最遲或可能是最後一位觀眾去欣賞此片(其實在去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曾選映過,而曾志偉跟麥曦茵也有到場宣傳,可惜那時卻抽不出時間而錯過了)。看後除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甚至有著說不出的驚喜。

此改篇的香港版,跟原著台灣篇一樣,同樣以七位中學男生為題,以主角怒榮(林耀聲飾)為首及負責全片的獨白,而背景則是2007年,在他們會考前的年輕各種心態和行為一一呈現出來,包括媾女、搗蛋、抽煙、吸毒、打架、跟家人不合、用手機自拍短片及如何闖下大禍等等....。

相比台灣篇的含蓄手法,此版本的手法卻相當大膽,把年輕人的反叛心態和思想,完全表達得體無完膚、針針到肉,但同時也拍得相當自然清新、真實感強,加上岑珈琪的手搖攝影、麥國強所弄時光時暗的燈光效果及盧偉華的配樂效果,從而令影片變得更有朝氣活潑。此外,片中飾演的一眾學生均是非職業演員,而他們片中的角色性格也很突出,其中林耀聲演恕榮、胡詠東演賢仔、廖柏榮演頭抽、岑珈琪演肥毛、陳耀榮演笠啫、甚至戲份不多兼沒有什麼對白的短片少女(敏鳴飾),他們的真情演出除直接帶出現實中暴風少年的一面外,另他們的造型及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且他們所說的對白大多均非常精警,尤其最記得怒榮說的一句:「家長成日問,如果我們知道點解,那就做了大人啦﹗」其實此句的意味,也是道出了大部份年輕人所講不出的心底話。另一方面,從此片中可看出,他們的反叛背後,其實大多是缺乏家庭溫暖所致,也反映出父母終日只顧工作、應酬或做別的事情,忽略對子女的真正關心及了解他們的需要,從而弄至他們在外學壞兼泥足深陷的惡果,然而怒榮跟其爸爸(尹陽明飾)之間的關係,也是全片另一拍出動容的地方。

作為年輕導演的麥曦茵,雖只有23歲及首次執導長片,但不論對劇本鑽研、拍攝手法及如何表達現今暴風少年的一面,均有著看不出的「爆炸力」,甚至看出她對片子製作上的用心和努力。坦白說,整體成績確實比台灣篇更為優勝(但其實兩齣都是佳作),更讚嘆其導師譚家明對她教導有方。縱使她剛在金像獎的「新晉導演獎」中落敗,但只要她日後能再繼續努力、不斷求進的話,相信將來會成為一位出色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