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導演Xavier Dolan,出生及生活在Québec,他是演員出身,後來才參與編劇及導演工作,據知他在當地是幾有名氣的。他的作品均是法語劇情類別,而今趟這部《Mommy》也不例外。此片去年在康城影展中已贏得評審團大獎,曾代表加拿大出戰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縱使最終沒有入圍,然而影片本身卻是一齣很有張力的小本佳作。
影片描述單親媽媽Diane(Anne Dorval飾),跟15歲兒子Steve(Antoine-Olivier Pilon飾)相依為命。Steve是患有過度活躍症,有暴力傾向,經常到處搞事。雖然Diane跟鄰居朋友Kyla(Suzanne Clément飾)一起盡力照料Steve,但奈何仍難以將他控制。直至一天,Steve終於闖下大禍,被判入教導所....。
作為年青導演的Xavier Dolan,其導演產量不多,但每部作品都是兼任劇本創作,而這部則主要著重描寫母子之間的家庭問題。全片拍得頗為粗暴激烈,但卻拍得甚有張力,且破天荒以1:1窄長方銀幕來拍攝,影像效果凌厲,顯出其導技功力。此外,劇本完整,集中地描寫Diane與Steve和Kyla三人間的關係,縱使情節上較為偏激,但卻帶出現今破碎家庭及問題少年的景況,另也帶出鄰居之間的互相扶持。
三位演員中,Anne Dorval及Suzanne Clément可說是導演的御用演員,合作無間,而今趟二人在片中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前者飾演爛媽媽很有型格,且演活了面對問題兒子的無所適從,內心戲演繹得很深入;後者演一位好鄰居,跟母子很多接觸,角色討好,同時也把語言障礙演得似模似樣。不過,全片最突出的,就是飾演過度活躍症的暴力少年Antoine-Olivier Pilon,演繹得很放,極具神似。
一直以來,加拿大製作的電影實在不多,而且都是小本獨立製作,甚至都是非主流類別,像之前《Enemy》、《The F Word》及現這部,可喜的是那幾部全是有水準及帶有可觀性。即使市場有限,但仍希望他們能盡量製作多些本土電影,不管是英語或法語,總之不是一味只依靠荷里活娛樂大片。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譚詠麟的兩部電影
今年是譚詠麟出道40周年,之前已有重大宣傳,且上月已開了他的40周年演唱會,反應當然非常熱烈,筆者以前都曾到過紅館看他的演唱會一次半(那個半是「左麟右李」),看他的演唱會的確是享受,唱歌既好聽,且又有氣氛。對於其歌藝,已不用置疑,尤其是他在八十年代時期的歌曲,真的首首組典、首首耳熟能詳、首首動聽,基本上是沒人不識。到後來宣佈退出競遂音樂獎項,隨即被封為「譚校長」這稱號至現在,可見他在樂壇的崇高地位。然而,他在電影方面,則產量不多,也甚少代表作,且演出的大部份均是喜劇類別,縱使他曾在1981年,憑一部台灣片《假如我是真的》,在金馬獎中贏得影帝殊榮,但對於本人來說,在他的眾電影演出作品中,只有以下兩部較為喜歡及值得推介:
還記得,他曾拍過一部《龍之家族》,片中他扮酷演冷面殺手,然而出來效果卻是喜劇感多於嚴肅,觀眾們看得捧腹大笑,失敗得很。之後到這部《至尊無上》,他同樣是一副正經地演出,但在經向華勝和王晶的指導下,他這個正經得來卻順眼很多,嚴肅得來很自然好看,沒有半點搞笑成份。影片名義上他跟劉德華同為男主角,但明顯以他的戲份最多,故事裡的江湖恩怨也是以他為重心,可說是由頭帶到尾。縱使他在片中是飾演一名老千,更要手無寸鐵地被人追打,最後為了報仇更不惜連自己的未婚妻也出賣,完全是反英雄,然而他卻甚為專業,很投入地演出,內心戲的演繹也帶有豐富情感,他和劉德華之間的火花已不用多說,另他跟陳玉蓮的一對也頗為合襯。此片不單是他其中一部最佳演出,且影片本身也是非常好看,在當年不但開創了賭片先河,也是王晶當時的首部劇情片,拍得用心,橋段精彩,兩位男角之間的情義描寫也很到肉,是一齣佳作。
首先,這部《雙城故事》,明顯是以他的歌星生涯作為藍本,而片中他如何成為天王巨星,也是他本身的寫照,故在某程度上是演回自己。不過,此片實際並非描述他的個人歌唱事跡,而是著重描述他跟曾志偉之間的青梅竹馬的深固友誼關係,再配上歌曲《一生中最愛》(是本人最喜歡他的歌曲),從而是全片最看得令人動容的地方。他倆本身是老友關係已是眾所周知,故已不用多說,而他倆的深情演繹,自然得來真情流露,兩人均演得非常出色(曾志偉更憑此片贏得香港金像獎影帝),且彼此間很有濃厚的默契。論影片本身,作為當時首次執導的陳可辛來說,其實是未算完美,劇本結構不夠紮實,後段情節有點暇疵,張曼玉的做作演出更是敗筆(片中的一眾配角,隨便一位都好過她),然而整體卻拍得有板有眼,縱使是帶有些煽情,但也拍出純真友情,是一部有心有誠意之作。
總括而言,譚詠麟不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殿堂級歌星,也是一位很稱職的好演員,遺憾是他所拍的電影,大部份都是搞笑胡鬧,真正讓他發揮演技的實在不多,現在他更沒有再接拍電影了。純粹個人主觀,對於他的真正演出而又印象深刻之作,則真的只有上述那兩部片而已。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霍金:愛的方程式)
又一部以殘疾人士為題,而這部則以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名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的故事為題,完全是英國製作。之前在奧斯卡及其他電影頒獎禮中,屢獲影片及其他獎項提名,而Eddie Redmayne更初次獲影帝提名即勝出。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還是影片本身確是很有情感的動人作品。
故事描述Stephen Hawking(Eddie Redmayne飾),在劍橋大學唸書,期間結識了Jane(Felicity Jones飾),繼而相戀。可惜後來Hawking不幸患有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健康將每況愈下。但此時Jane並沒有捨Hawking而去,堅定的愛讓二人決心要長相廝守,後來二人結婚,更生了三個小孩。即使面對重大挫折和未知的生命歷程,Hawking仍對自己的理念有所堅持,除對太太的愛,還要發表自己的物學理論...。
縱使是傳記片,但其實只是取Stephen Hawking及其前妻Jane(沒錯,後來二人已分開)之間的關係為主,而描述Hawking的物理研究只是副線。然而,Anthony McCarten的劇本卻寫得非常細膩深情,把主角的一生,像他的才華、對太太的愛念、如何克服自己的殘疾情況、從而成為出名的物理大學講師,整個過程均交代得很清晰,另還有Jane後來結識日後的另一半Jonathan,大家如何盡力幫助及愛護Hawking,均很深情動人。除了劇本出色外,導演James Marsh以純真的手法來處理這題材,效果不俗,還有Jóhann Jóhannsson的柔和音樂,更令人看得動容。
首次看Eddie Redmayne的演出,是前年的《Les Misérables》,他在片中飾演熱血青年,但論表現則一般;到今趟他擔正飾演Stephen Hawking,不但大有發揮,且演繹得非常神似,故在奧斯卡贏得影帝殊榮是實至名歸;他現正跟《Les Misérables》的導演Tom Hooper再度合作,拍攝《The Danish Girl》,在片中飾演變性女人,故令人拭目以待。另飾演太太Jane的Felicity Jones也同樣出色,縱使樣貌本身年輕,但在片中卻是成熟得很,且帶有感情的演出,故留有深刻印象。另還有飾演Jonathan的Charlie Cox,也有不俗的表現,演出感情。
筆者承認,若不是在奧斯卡有多項提名及Eddie Redmayne贏了影帝的話,確實本沒打算看的,皆因題材本身並不吸引,故差點兒忽略了這部看得那麼感人的真情電影。
故事描述Stephen Hawking(Eddie Redmayne飾),在劍橋大學唸書,期間結識了Jane(Felicity Jones飾),繼而相戀。可惜後來Hawking不幸患有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健康將每況愈下。但此時Jane並沒有捨Hawking而去,堅定的愛讓二人決心要長相廝守,後來二人結婚,更生了三個小孩。即使面對重大挫折和未知的生命歷程,Hawking仍對自己的理念有所堅持,除對太太的愛,還要發表自己的物學理論...。
縱使是傳記片,但其實只是取Stephen Hawking及其前妻Jane(沒錯,後來二人已分開)之間的關係為主,而描述Hawking的物理研究只是副線。然而,Anthony McCarten的劇本卻寫得非常細膩深情,把主角的一生,像他的才華、對太太的愛念、如何克服自己的殘疾情況、從而成為出名的物理大學講師,整個過程均交代得很清晰,另還有Jane後來結識日後的另一半Jonathan,大家如何盡力幫助及愛護Hawking,均很深情動人。除了劇本出色外,導演James Marsh以純真的手法來處理這題材,效果不俗,還有Jóhann Jóhannsson的柔和音樂,更令人看得動容。
首次看Eddie Redmayne的演出,是前年的《Les Misérables》,他在片中飾演熱血青年,但論表現則一般;到今趟他擔正飾演Stephen Hawking,不但大有發揮,且演繹得非常神似,故在奧斯卡贏得影帝殊榮是實至名歸;他現正跟《Les Misérables》的導演Tom Hooper再度合作,拍攝《The Danish Girl》,在片中飾演變性女人,故令人拭目以待。另飾演太太Jane的Felicity Jones也同樣出色,縱使樣貌本身年輕,但在片中卻是成熟得很,且帶有感情的演出,故留有深刻印象。另還有飾演Jonathan的Charlie Cox,也有不俗的表現,演出感情。
筆者承認,若不是在奧斯卡有多項提名及Eddie Redmayne贏了影帝的話,確實本沒打算看的,皆因題材本身並不吸引,故差點兒忽略了這部看得那麼感人的真情電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