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禮儀師の奏鳴曲(Departures)


此片去年在日本上映時大受歡迎,除在日本的電影金像獎中奪得多項主要大獎外,甚至在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中爆冷勝出,從而對此作品更為期待,真的要看看究竟有多厲害。幸好,此片終於在本月中登陸溫哥華的戲院,而看後也認同是一齣甚為可觀及有意思的佳作。

故事描述大悟(本木雅弘飾)原在交響樂團拉大拉琴,後來樂團解散便與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回家鄉,因要維持生計便誤打誤撞找了當遺體禮儀師工作,因該份職業頗為尷尬,故一直瞞著美香及親友去當此類工作,後經其社長(山崎努飾)的不斷鼓勵、以及接觸多了死者的遺體及其在生家屬,從而開始對該工作之積極和投入,更獲美香體諒....。

題材的確有點「大吉利是」,劇情也較為平凡,沒有什麼高潮起伏。幸而導演滝田洋二郎卻把片子處理得頗為輕鬆幽默,感人之餘也不帶催淚煽情;另新晉編劇小山薰堂也把禮儀師如何幫遺體整理及化妝的整個過程詳細地描述,也同時帶出該職業之尊重性。此外,負責音樂的久石讓也保持水準,多場大提琴演奏均帶有柔和及悽美感,從而讓人看得有舒適的感覺。演員方面,全片演得最出色的,絕對是片中男主角本木雅弘,戇直得來也帶有幽默感,且演繹得非常入型入格之餘,跟飾演社長的山崎努之間也演出火花和默契,難怪他在日本金像獎及香港的亞洲電影大獎中奪得影帝名銜;另山崎努也演得同樣出色搶鏡,但廣末涼子的賢妻則表現普通了。

其實,當禮儀師也是一份正當職業,卻奈何總是給人不屑及歧視的感覺。此片令筆者想起早期爾冬陞/羅志良合導的《色情男女》,同樣是以一種被眾人認為是「低賤」的職業為題,從劇情去帶出一些勵志訊息,就是不管是什麼職業,都要用心和投入地做好這份工作,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只要做得好,總會有人欣賞的,也不要因是某類職業而看貶自己或感覺消極,亦不要有瞧不起人的態度,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東西。更何況,正如特首曾蔭權所說:「我要做好這份工。」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The Taking of Pelham 1 2 3(騎劫列車1 2 3)


此片是重拍1974年的同名作品,也是導演Tony Scott、編劇Brian Helgeland及Denzel Washington繼《Man on Fire》後再度合作,更夥拍John Travolta飾演片中的大反派。由於筆者沒看過舊作,故不予評論和比較,但此新作可說是充滿著導演一貫火爆風格,再加上兩位主角間的鬥智鬥力,從而拍出近期動作片佳作。

影片描述以Ryder(John Travolta飾)為首的一群匪徒,騎劫紐約市一架從Pelham站開出的123號列車,車上17名乘客全遭脅持,限政府在一小時內給予一千萬贖款。期間更要求一名平凡的列車操作員Walter Garber(Denzel Washington飾)跟他進行交涉,而警方談判專家Camonetti(John Turturro飾)則一直在旁協助,一場正反間之角力卻從此展開之餘,也震驚整個紐約市.....。

看Tony Scott的作品,通常都離不開其一貫MV式凌厲影像及快速剪接效果,而此片也不例外,但今趟卻處理得恰如其分,效果強烈得來也感覺舒適,不像之前《Man on Fire》及《Domino》般一味賣弄影像風格而過了火位。此外,處理大型動作場面一向是導演的強項,而全片可謂充滿動感、緊湊刺激、毫無冷場之餘,故事劇情也勝在夠乾淨俐落,加上Harry Gregson-Williams的強勁節拍配樂,從而看得頗有快感。兩位主角均演得出色,彼此間也演出默契,Denzel Washington的超卓演技已不用說,且其角色平凡得來也相當討好;John Travolta的兇狠也非常入型入格,也是繼《Broken Arrow》及《Face/Off》後另一次最佳反派演出。

一直以來,Tony Scott雖偶有佳作,其中最受歡迎的是《Top Gun》(也令Tom Cruise大紅之作)、《Crimson Tide》及《Enemy of the State》,然而該三齣實有一半為監製Jerry Bruckheimer之功勞。若是他獨自製作的電影,水準均不穩,而現此片可說是為他一洗禿風,除拍出水準外,也勝過他近幾年大部份作品。再者,淨看Denzel Washington及John Travolta的演技大鬥法已值回票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