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萬梓良的最佳反派演出




在80年代,萬梓良曾經紅極一時,不但憑台灣片《大頭仔》在金馬獎中奪得影帝殊榮,且不論在電影或電視劇中,都很有精湛的演出,如劇集《流氓大亨》、《生命之旅》、《當代男兒》、《他來自江湖》、《巨人》及《金枕頭》(新加坡製作)等等,另電影《等待黎明》、《兄弟》、《省港旗兵續集》、《旺角卡門》、《專釣大鱷》、《賭城大亨》、《古惑仔》系列、《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及近作《懸紅》等等。他在電視劇中,總是擔正演正派,然而在電影中卻有演出反派或搞笑類別。而他過往所演的角色中,筆者個人最喜愛的,便是由麥當雄製作的《英雄好漢》及前傳《江湖情》裡的大反派鄧家勇。

由於當年是《英雄好漢》先上映,故是先描述鄧家勇已上位為黑幫大佬,其權力越來越強大,不單反轉豬肚把朱老大(柯俊雄飾)殺掉,更不斷對李阿劑(周潤發飾)趕盡殺絕,甚至連其親父(楊群飾)及弟林定國(劉德華飾)也不放過,當然最後他也不得好下場。之後再上映前傳《江湖情》,才再交待他年輕時生性好賭、急進好勝,但對家人仍帶有感情,之後才逐漸變為心狠手辣兼冷酷無情的大反派。


首先,凡熟悉港產片的影迷們,大多知道麥當雄最擅長描寫反派人物,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反派永遠比正派突出兼搶鏡,而演員在他的手上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在《江湖情》至《英雄好漢》中,明顯地看出他對鄧家勇角色的精心設計,再由蕭若元和文雋合編劇本,把鄧家勇由起初不務正業、好大喜功之餘,但仍對親人有情有義,到加入黑幫後逐漸變得利慾薰心,為求上位不擇手段,殺害其大佬之恩人,出賣身邊所有親人,再到後來因勢力越來越大,坐正為最強話事人後,更為變本加厲,狠毒程度已達至無底線狀態,而整個角色性格的轉變過程卻是一步一步地建立,並帶有層次和立體感。當然,萬梓良的超卓演出真是值得一讚,他對角色演繹不單是不慍不火,且捉到用神,把狠辣的一面完全地表露無遺,其中幾段情節最為印象深刻,包括:用搖搖繩索殺害樊梅生、用菜刀斬斷譚詠麟的手指尾、在宴會中親手殺死柯俊雄、及甚至當眾把親父楊群毆打等等,就在那四段中,其兇狠的眼神簡直一絕,極具逼真之餘也相當入型入格,除令角色帶有靈魂外,也增強了說服力,而他的突出表現也搶盡了不少鋒頭,縱使周潤發飾演的李阿劑仍算稱職、帶有江湖大佬氣派,唯這正派角色卻沒有多大發揮。

其實以戲論戲,《江湖情》確實比《英雄好漢》佳,前者情節較實際,故事發展得頗為流暢,演員稱職;而後者則較為誇張得有點卡通化,局部情節不合情理,說服力欠奉。然而,兩片皆有一共通點,就是全靠萬梓良的出色演繹,也是因為他的突出而令兩片大大増添了可觀性。


筆者向來很喜歡看萬梓良演戲,且絕對認為他的演技是非常出色,也甚至覺得他演反派比正派好看,也許他在有些演出是過於肉緊兼過了火位,但卻不能否定他對演戲之熱誠和認真程度,而這是我本人甚為欣賞的。即使他近十幾年間已減少幕前演出,但當偶然翻看他的舊作時,仍感到相當興奮,故此對這位演員是十分敬重,希望他日後仍有機會再看他的演出吧。

此兩片除了是萬梓良的最佳反派演出外,也是麥當雄創造很出色的反派角色,可以說是去得很盡。之後麥當雄也設計了幾位較為出色的反派人物,包括是《跛豪》的吳國豪和肥波(但前者其實是亦正亦邪)、以及《黑金》的周朝先,該三位角色的內心性格均描寫得頗為深入,加上分別在呂良偉、鄭則士及梁家輝的出色演繹下,除非常入型入格外,同時另其角色帶有生命力,從而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若要選一位為麥當雄電影中的奸角之最,個人仍認為非鄧家勇莫屬。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美人魚(The Mermaid)

一直以來,周星馳的片,均是自導自演,但自《長江七號》後,便已退居幕後,不作幕前演出,《西遊.降魔篇》便是他首部只導不演的作品,卻非常有不俗的成績。今趟新作《美人魚》,他繼續只任出品人、監製、編劇及導演,依然沒有演出,然而影片仍帶有其自家喜劇元素外,還包含非常有意義的環保訊息,從而拍出甚有深思的作品。

故事描述劉軒(鄧超飾),是一位成功商人兼無良富豪,他的一項地產計劃涉及填海工程,威脅靠海為生的居民,還跟另一大商家李若蘭(張雨綺飾)狼狽為奸。背負美人魚家族秘密的珊珊(林允飾)被派遣前往阻止。二人在交手過程中互生情愫,劉軒最終因愛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作,但若蘭卻因不忿整個計劃將被消失,而派遣一隊人滅殺人魚族。而劉軒為救珊珊及人魚族,不惜與若蘭為敵....。

由於此片在加拿大上映是原聲國語版,非粵語配音版,故觀看時是較為傳神。即使是國內為背景,全國語對白,但依然很有周星馳一貫的獨特喜劇風格,多場搞笑位均看得捧腹大笑,尤其在男女主角在大排檔那場,他倆突然以不純正粵語唱出《世間始終你好》,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此外在國語對白中還夾雜著香港的粗俗語,故看出導演仍不忘對香港的感情。攝影及特技效果出色,把海底一帶及人魚影像拍得很美。黃英華及鄭嘉嘉的配樂也不俗,尤其巧妙地把以前《精武門》的主題音樂,擺放在現這片的背景配樂上,但出來效果非常好,不但感覺跟此片很配合,另看出周星馳顯然對李小龍的致敬。還有,劇本有心思,不只是搞笑般簡單,且後段一隊人去滅殺人魚族,明顯是諷刺現今人類不斷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另人物描寫也很細緻,劉軒跟美人魚之間的愛情線,也寫得頗為動人。

本人對鄧超的印象,的確只限於《李米的猜想》中飾演的負心漢、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飾演的副官,但對他在兩片之演出卻留有印象;到今趟他在這新片中,完全是以他為主線,由前段的無良奸商、至後段被美人魚感化變為有良心的人,在角色的性格轉變,他完全演繹得恰到好處,甚至可說是很得心應手,且他能演活出周星馳那種喜劇特質,整體表現絕對不俗。張雨綺是自《長江七號》後再度跟周星馳合作,而她今趟是演一名反派,其美艷得來卻演出了角色那種「最毒婦人心」的性格,表現同樣出色。林允是新晉演員,是她的首部演出作品,其美人魚一角,不論造型及性格,清純得來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羅志祥飾演的八爪人魚,造型突出,但表現一般。范淑珍飾演的人魚師太,戲份不多但很有氣勢。徐克飾演的四爺,雖只客串一場戲,但仍喜歡他作幕前演出。

周星馳除了自編自導此片外,還為主題曲《無敵》包辦作曲及填詞,由鄧超主唱,而歌曲本身居然不俗,像有80年代武俠片歌曲的感覺,作為他首次寫歌,都能算聽得。至於影片本身,喜劇背後還帶出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正面訊息,且男女主角的愛情線又拍出感人。個人而言,此片是周星馳繼《功夫》後另一出色的導演作品,同時也是今年華語片中之佳作。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Leonardo DiCaprio的奧斯卡

上星期天的奧斯卡,相信大部份人均最開心地看到的,便是Leonardo DiCaprio終於贏得影帝殊榮。據了解,不計他以監製身份提名「最佳電影」(《The Wolf of Wall Street》),他之前已提名過一次「最佳男配角」(《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及三次「最佳男主角」(《The Aviator》、《Blood Diamond》及《The Wolf of Wall Street》),但均落敗,直至今趟憑《The Revenant》獲第五次提名,才能成功勝出。其實他除了是當紅明星外,也是一位實力派演員,尤其自《Titanic》一片令他紅遍全球後,往後便一直跟很多大導演合作,不單站穩一線地位,且其演技也越見成熟。

其實,他有今天的成就,當中有三位導演對他的事業幫助很大:

1) James Cameron - 《Titanic》的成功,不只是票房大破紀錄及橫掃奧斯卡11個獎(包括最佳電影及導演),甚至把當時仍是大男孩的Leo,因此片後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巨星兼萬人迷,從此片約不斷,當紅至現在。

2) Martin Scorsese - 云云導演之中,Marty可說是Leo合作最多的一位,共拍了五部(《Gangs of New York》、《The Aviator》、《The Departed》、《Shutter Island》及《The Wolf of Wall Street》)。此外,Marty也是其良師益友,把他的演技磨練得越來越精湛,從而令他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員。(註:他倆合作之影片中,其中《The Departed》更為Marty贏得首個奧斯卡「最佳導演」)

3)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 一部《The Revenant》,不但讓Alejandro繼去年《Birdman》後再度蟬聯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項,還同時讓Leo終於成功登上影帝寶座,不但令他倆的事業再更上一層樓,且之前在嚴寒的雪山上那麼辛苦及努力地拍攝/演出,總算得到各界認同。

除以上三位導演外,他也有跟其他很多大導演合作,如Steven Spielberg的《Catch Me If You Can》、Ridley Scott的《Body of Lies》、Christopher Nolan的《Inception》、Clint Eastwood的《J. Edgar》、Quentin Tarantino的《Django Unchained》等等,且他在每部電影中,均有很好的表現和發揮。

還記得,筆者首次看他演出的電影,是Sharon Stone主演的《The Quick and the Dead》,當時他仍是年輕配角,直至《Titanic》飾演Jack Dawson一角,其俊朗討好的演出,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他也因此片而大紅。其後再觀看他主演的多部電影,均有精湛的表現,且能跟很多大導演擦出火花。在他演出的多部電影中,以《The Wolf of Wall Street》演得最為出色,他飾演華爾街大鱷Jordan Belfort,眼神凌厲、充滿自信、很有台型,且演繹得非常入型入格,個人認為這是他最應該拿影帝的一部;即使他在《The Revenant》的演出雖好,但實際上並非他從影以來的最佳。

縱使本人並非他的影迷,但非常欣賞他對電影演出之認真和投入程度、及在演技方面不斷有所進步。無論如何,希望他這次拿了首個奧斯卡影帝後,能再繼續努力,不斷求變,把角色演得更好給觀眾們看。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首先,Michael Bay的導演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別:
  1. 水準之作 -《The Rock》;
  2. 一般或平庸之作 -《Bad Boys》、《Pearl Harbor》、《The Island》、《Transformers 1、4》;
  3. 爛得要爆粗口之作 -《Armageddon》、《Bad Boys II》、《Pain & Gain》、《Transformers 2、 3》。
嚴格來說,他的作品,的確大多都很不濟,質素差劣,因此被大部份影迷冠以「九流導演」之名。今趟他的新作《13 Hours》,以利比亞戰役為題,真實事件改編,完全是一部很嚴肅的戰爭劇情片。但對於他本人來說,此片整體拍攝水準,不但有驚喜,甚至可列入第一類別。
 
故事描述2012年9月11日,美國在利比亞的大使館遭受襲擊,美國大使也遭受敵方包圍以至身亡;中情局基地也遭重重包圍,30多人員亦身陷險境,在緊急情況下,由6名軍事精英(分別由John Krasinski、Max Martini、Pablo Schreiber、James Badge Dale、Dominic Fumusa及David Denman 飾演)組成的特種拯救隊臨危受命,保護基地裡的人員撤離。然而,在四面圍困的情況下,一方面要等救兵支援,另一方面要對敵方作出反擊....。
 
故事已不新鮮,之前荷里活也出了幾部同類型題材,像Kathryn Bigelow導演的《The Hurt Locker》及《Zero Dark Thirty》、及Clint Eastwood的《American Sniper》等等,而那些也全是傑出之作。縱使題材不斷重複,然而今趟Michael Bay執導這版本,卻同樣地拍出水準來。首先Chuck Hogan編寫的劇本很完整,除了把襲擊場面的整個過程描寫得很詳細外,另士兵們之間的友誼和團結、甚至每人自己的家庭事,也寫得很有內心和情感,很有人性刻劃。此外,最意想不到的,是今趟Michael Bay終於拍出當年《The Rock》那種功力,多場戰爭狙擊場面也拍得很有逼力,並以手搖拍攝,故很有實感;另Lorne Balfe負責的配樂,在有Hans Zimmer的指導下,其重型音樂帶有濃厚的驚慄氣氛。整體不但沒甚冷場,更難得導演把戰爭場面控制得恰到好處,不像《Transformers》系列般拍至過份失控。
 
六名軍事人員之中,明顯以John Krasinski飾演的Jack Silva為主線,也以他的著墨較多,除了他跟同僚的關係外,也有較多描述他跟太太及兒女的關係,而他也演得很動容,內心戲演繹得很有情感,作為首次擔正主演的他,也演出成績來,值得鼓勵。另外五名飾演軍隊的演員,他們都各自有家庭內心戲,而他們也同樣有好表現;其實是所有六位演員也互相演出火花和默契,從而帶出片中軍隊們之間的團結精神。
 
其實,整體仍是有點瑕疵,如前段有點冗長、及仍帶有導演過往一點粗俗東西。但可幸的是,今趟他終於收歛了很多,不搞那麼多無謂堆砌硬笑料,沒有過份亂來,很實在地製作一部戰爭劇情片,再加上很好劇本及好演員的合作下,Michael Bay終於繼《The Rock》之後能再拍出這部起碼像樣的作品了。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The Revenant(復仇勇者)

墨西哥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去年的一部《Birdman》,不論拍攝手法及技術方面,均屬頂級之作,再加上劇本言之有物、及眾演員齊心落力地演出,從而在奧斯卡中成大贏家,絕對是實至名歸。今趟他又推出新作《The Revenant》,不但找了Leonardo DiCaprio主演,且也是他首部主流作品,製作費及規模也頗大,拍攝期也差不多九個月,然而對於他的導技表現,整體仍是一部甚有水準之作。
 
故事描述一班獵人,以在森林打獵為生,一次其中一名獵人Hugh Glass(Leonardo DiCaprio飾)不幸遭大熊襲擊而受重傷,當其他同僚在救他之際,其中一位同僚John Fitzgerald(Tom Hardy飾)卻私下把他活生生地埋葬。幸好他死不了,在憑他的堅強意志下,不斷努力地求存,最後找John Fitzgerald報復....。
 
製作費大了,規模大了,野心也大了,然而今趟劇情也較為公式化,只是一部被人出賣、堅強活著、最後跟反派決鬥等那類復仇故事而已。此外,全片超過兩個半小時,節奏緩慢,其中中段不斷描述男主角如何生存時,實在有點過長,若能作出刪短便會更好。然而,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導技依然有水準,全片在森林及雪山等地方拍攝,但視野很廣闊,影像很自然美,還有不少長鏡頭的拍攝手法,故不得不讚Emmanuel Lubezki的攝影技巧。另多場襲擊場面也頗為暴力,尤其大熊對主角之虐待,逼真之餘也看得很毛骨悚然,還有反派企圖要殺掉主角及其兒子時,也拍出心寒的氣氛。
 
全片可說是Leonardo DiCaprio的個人表演,也明顯以他由頭帶到尾,即使要在嚴寒的雪山中爬上爬下兼裸露,也要全身傷痕累累及污穢也在所不計,也看得出他非常拼命兼落力地演出,其實他的演技本身已不用置疑,即使他在這部片中的表現,不算是他的最佳演出,但對他的敬業精神已值得讚許,至於能否憑此片贏得首個奧斯卡影帝,真的要視乎評審們如何決定了。至於Tom Hardy的反派也同樣地出色,不論表現及化妝方面均甚為搶鏡,尤其當他對主角下毒手時,其心狠手辣的表情和眼神簡直帶有心寒的感覺,很高興地看見他在奧斯卡獲「最佳男配角」提名,即使肯定是陪跑,但能獲提名已是值得鼓勵了。
 
此片在奧斯卡獲多項提名,能否成大贏家仍未知知數。但論影片本身,整體來說,是不及導演之前的《Babel》及《Birdman》般出色,甚至是有點冗長,故事不突出。幸而導技方面仍保持水準,帶有其一貫灰暗和沉重的風格,還有演員的落力表現,故令影片生色不少。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Best of 2015

2015年剛過去,在過去一年,縱使港產片的佳作仍不算多,但終於都有一部能讓我選為十大之首,不像前年般要無奈選一部由香港導演拍的內地片為首位。無論如何,以下是我個人的十大之選(事先聲明,純個人觀點及喜好而已):

1) 《五個小孩的校長》(香港) - 向來執導教會電影為主的關信輝,今趟不傳福音,以鄉村幼稚園的校長為題,完全以劇情為主,賺人熱淚,煽情得來不落俗套,楊千嬅的真情演繹也教人感動。

2) 《The Walk》(美國) - 縱使票房慘淡兼遭受忽視,但其實是導演Robert Zemeckis的又一佳作,特技場面逼真,Alan Silvestri的配樂、及Joseph Gordon-Levitt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3) 《Dheepan》(法國) - 對於導演Jacques Audiard,此作已是較平易近人,有情感,真實感強。縱使演員們都是首次拍戲,卻帶有真情地演繹,自然流露。

4) 《破風》(台灣/香港) - 導演林超賢繼《激戰》後另一勵志佳作,單車比賽場面拍得很有衝勁和凌厲,且帶有很強的正能量。

5) 《The Danish Girl》(英國) - 導演Tom Hooper又一深情之作,藝術味濃,拍得感人,Danny Cohen攝影及Alexandre Desplat配樂均美麗,Eddie Redmayne的女性妝扮和表現也非常突出。

6) 《念念》(台灣) - 導演張艾嘉繼《心動》後又一文藝佳作,劇本有情感,柯宇綸的戇男演得最為好看。

7) 《暴瘋語》(香港) - 新晉導演李光耀,在監製爾冬陞的幫助下,拍出精神分裂所帶來的震撼力,劉青雲和鮑起靜的逼真演繹也帶有心寒的感覺。

8) 《Steve Jobs》(美國) - Aaron Sorkin的劇本依然出色,對白有張力。三段發佈會中,以NeXT那段最為好看,Michael Fassbender跟Jeff Daniels的一場舌戰簡直是精彩絕倫。

9) 《刺客聶隱娘》(台灣) - 縱使不算是侯孝賢導演的最佳之作,但影片本身仍有特別之處,像以1.37:1的窄銀幕來拍攝,李屏賓的攝影很有詩情畫意,林強的打鼓配樂有氣勢,劉明哲的武打設計也很精彩,還有美術及場景佈置等都帶有華麗感覺。

10) 《'71》(英國) - 首次執導長片的Yann Demange,可說是一鳴驚人之作,拍出暴亂的寫實感。而後段大廈裡的追逐場面,黑暗之餘甚有壓迫氣氛,看得喘不過氣來。


P.S.: 特別鳴謝「映畫手民」版主的支持,把我十大裡的其中兩部選了出來作推介: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首先承認,筆者從來都不是《Star Wars》的粉絲,也不像大部份的粉絲們為此類電影而瘋狂。不過在George Lucas系列中,1977年的首集的確幾好,不算是很喜歡,但整體絕對是一部好電影,當然現在已成為經典之作。《The Empire Strikes Back》到現在都尚未看過,至於《Return of the Jedi》有看過但已沒有印象了。但後來拍的三集前傳,第一集認真麻麻,頗為沉悶;第二集絕對是系列中,最爛的一集;第三集算是較好些。然而那三集前傳,不論在拍攝手法、特技及場面等,則沿用當年首集的同一模式,沒新意沒突破。自三年前,George Lucas以天價40億美元,把整個《Star Wars》版權賣給迪士尼後,該公司則決意把此系列延續下去。頭炮便找來拍開科幻動作片的J.J. Abrams負責執導,在他編寫劇本後,更找回當年三位主角(Harrison Ford、Mark Hamill及Carrie Fisher)回歸演出,也找回John Williams負責音樂,再加入幾位年青演員。縱使換了導演,但影片本身仍算是交出水準。
 
故事是發生《Return of the Jedi》後的三十多年,那時Luke Skywalker(Mark Hamill飾)已一直長期失蹤。Finn(John Boyega飾)本是第一軍團的原帝國風暴兵,後來醒覺後決意背叛,救回被捉的Poe Dameron(Oscar Isaac飾),然而期間Poe又突然失蹤,留下機械人BB-8。後來在沙漠市集中遇上女戰士Rey(Daisy Ridley飾),二人在一次被風暴兵團追殺中,無意間上了千年鷹號,再遇上了Han Solo(Harrison Ford飾)及其拍檔Chewbacca,及後全人均一同展開旅程,遇上抵抗勢力的領袖General Leia(Carrie Fisher飾),同重遇Poe。最後一同對抗第一軍團的首領Kylo Ren(Adam Driver飾)、及找回Luke....。
 
即使換了導演接手,但故事本身卻非常一般,甚至可說是新瓶舊酒,毫無新意可言。至於J.J. Abrams的導技則不俗,交出功課,拍得很工整,且看出他對此片很有方向和自信。特技場面頗為壯觀,動作場面也拍得刺激非常,其中最好看還是正邪之間以紅/藍激光劍打鬥,Rey跟Kylo Ren在雪山的激光劍對決,便是拍出全片的高潮所在。除了動作及特技場面顯出導演的功力外,另還有期待的是John Williams的配樂,片中的經典主題音樂已不用多說,雖他已83歲高齡,且他為片中另所編寫的新音樂,縱使跟之前的幾集變化不大,但仍然交出水準,奏出氣勢,果然寶刀未老,從而令人佩服。
 
當年三位主角之中,Harrison Ford是唯一一位跑出,拍完三部曲後,再拍《Indiana Jones》系列、《Blade Runner》、《Witness》、《Patriot Games》、《The Fugitive》、《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及《Air Force One》等等,從而站穩一線紅星地位,到今趟他自30多年後再演Han Solo,即使已73歲,但仍然把角色的神髓演活起來,不但帶有風趣幽默,且在演出動作場面時,仍很有體力,不只是戲份多,也是全片演得最好的一位。Carrie Fisher在後段才出場,且由當年的公主、變為現在的將軍,她縱使已年長,也甚少在幕前演出,然而她在片中的表現也尚算稱職,樣子依然可愛。Mark Hamill只在尾段客串一幕兼沒有對白,沒甚發揮。另幾位新加入的演員中,最為出眾的是Daisy Ridley及Adam Driver,前者由頭帶到尾,是真正的主角,但對於新人來說,她的演出絕對讓人眼前一亮,演活了年青女戰士的型格,表現絕對收貨;後者飾演的反派,即使大部份時間均帶上黑武士面具,但當他除下面具的幾幕時,其眼神帶有邪氣,另他跟Harrison Ford之間的一幕對手戲,也演出了情感,從而令角色更突出和有立體感。
 
自迪士尼以高價買下《Star Wars》版權後,該公司當然不會放過賺錢的機會,據知之後的幾集及外傳均陸續有來。這部J.J.  Abrams的版本,自上星期開畫以來,已經在票房方面大收旺場,甚至會破《Avatar》的票房紀錄。然而論影片本身,雖未能超越1977年首集的成績,但肯定勝過那三集前傳。另個人而言,J.J. Abrams的導技表現,起碼拍得好過《Mission: Impossible 3》。
 
P.S.:嚴格來說,此片只需看普通2D版已足夠,並不需要看3D及IMAX 3D版。